第131章 井底通道。(第2页)
李安虽然没有当过盗墓贼,但对于这一行他不比专业的土夫子差劲,这事儿急不来的,而且这玩意儿一般都是后半夜才动手。
后半夜大家困意来袭,都睡得差不多了,自然不会到处跑,一般五六个小时如果不是特别大的墓,时间是绝对充足的。
也就打盗洞比较费功夫。
如果时间不够那也没事儿,毕竟那就是个现成的锁龙井,直接把盖子盖上去第二天再接着下去就行了呗。
所以他们并不赶时间,更别说那底下有没有东西还是两说呢。
帐篷搭起来了之后,几个人就开始准备烧烤了,炭烤架旁边,诸葛正负责烤,蚩灵和李安则是不紧不慢的串肉。
他们还买了一些啤酒。
看起来真就是来野外露营的。
几个人就这么吃吃喝喝的到了半夜一点钟。
李安拍了拍手准备干活儿了。
由蚩灵负责放风。
她就坐在坝子边上的石台上就行,帐篷里亮着微弱的灯,李安和诸葛正戴着手电筒来到竹林里。
这块石板估摸着得有百十来斤重,李安和诸葛正两个人将这石板给抬到旁边来。
露出了下面的井。
这井从深度来看也就十来米的深度,井里头没有一点儿水,下面是厚厚一层干竹叶。
一开始就是没水的,这一点可以确认,因为井的石头没有发青,而且非常干,轻轻一摸就有一层石屑往下掉。
随着时间的流逝,石头表面已经脆弱了。
不过从构造来看,则完全就是按照一口井的标准来修建的,井口的直径比较小,越往下面越宽敞,井口的直径只有一米,但井底的直径已经有两米多了。
下去倒是挺简单的,在旁边竹子上系根绳子就行了,李安抓着绳子往下滑,很顺利的就到了井底。
井底的竹叶有半米深,李安一脚踩下去搅了搅,很轻松就踩到了井底的石头。
一股子发酵的臭味冲入鼻子,李安用手挥了挥,电筒的光照射下,空气中满是粉尘颗粒。
这口井由一块一块的大石头交错重叠,石头都进行了切割,李安看到了用凿子凿过的痕迹。
但手往上一摸,这痕迹就没了,石屑直直的往下掉落。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口井这么多年过来了,从来没人下来过。
不然这些凿子的痕迹不会这么整齐。
李安看到了一个令他满意的答案。
这井壁上,光滑的石头上,刻了一个标志,这标志很大,总体呈半圆形。
这个标志,是项氏一族的族徽,以前楚军的武器上都有这个标志的。
时间太长了,原本是刻在石头上的族徽现在用手一抹就能抹下来。
但石头总体还是挺坚硬的,被氧化变得脆弱的仅仅只是石头表面上的一层而已。
李安用手将这族徽给抹了个干净,顺便把旁边的都给抹干净了。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处不同。
这些石头,原本都是很规则的叠起来的,因为每块石头都被凿得很方正,所以中间拼接的地方都不用膏泥就能直接固定。
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一层一层往上交错着垒起来就行了。
但用来刻项氏一族族徽的这几块石头,却是没有按照其他石头的排列规则来排的。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
这族徽代表了这口井确实是项氏一族的人修建的。
而且这一片的石头,是后来加上去的。
要知道这可是井底。
特意留了一块空白的区域来加这族徽的这一片空间,这就说明了这一块区域的后面有东西。
他的运气很好,直接来这里,然后运气好在餐馆儿里吃了个饭,知道了这个地方。
然后就让他给找到了。
“老大,咋样了?”
诸葛正在上面好奇的问道。
“把工具拿下来。”
李安的声音在井里回荡着。
很快诸葛正就背着个袋子麻溜的顺着绳子就下来了。
他的包里装着一把便携式的静音电钻。
按照蚩灵的说法,时代变了,洛阳铲这个东西现在已经不流行了。
倒斗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
这玩意儿可比你一点一点儿的挖来得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