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寒木春华(第2页)

 

大抵是因为一次性吃的太多,如今连耳朵也不大好使。

 

陶姨娘自请戴罪立功,日日在外院照顾赵悯山,将人照顾的半个月瘦了一圈。

 

大夫人养猪狗一般,养着赵悯山,想的便是若等哪一日这世道当真乱起来,便是把孩子们都喊回家中守孝才好,也好过叫人抓住,反而成了旁人拿捏赵妨玉与大夫人的把柄。

 

朝中纷纷扰扰,如若当真叫皇帝将此事栽赃到周擎鹤身上,赵家必然要受到牵连。

 

轻则削去官职,重则家门挂丧。

 

官职哪里有人来的重要?

 

真到了那一步,做个平头百姓总好过在朝中,被人落井下石,时时刻刻担惊受怕,惦记着不知什么时候落到头上的祸事。

 

只如今还不是最好的时机,赵妨玉还要办一场大宴,这大宴关乎是着李家将来战事之中,是否被皇帝拿捏着命门。

 

所以大夫人才多留了赵悯山几日。

 

“王家与卢家,不必担心。”

 

赵妨玉诧异回头:“娘亲?”

 

迎面一阵风,大夫人替赵妨玉拢了拢身上的褙子。

 

“不打紧,不过是联络联络闺中之时的手帕交。”

 

说着,伸手拨弄起赵妨玉垂落下来的耳坠子,阳绿的翡翠许多人都不爱戴,觉得老气,压不住。

 

但赵妨玉这样白皙的肤色,戴着一汪水般的翡翠耳坠,只会更添明媚。

 

“你娘亲在闺中时,也是极负盛名的姑娘,知己遍地都是,哪里会因为嫁人生子便不联络了?”

 

相识是因为家族,相知是因为对彼此性情以及人品的肯定,手帕交,不是亲生姐妹,但也不遑多让。

 

女子因嫁人生子而相行渐远,但情分又不会消失?

 

许多赵妨玉不好开口之事,大夫人来开,大夫人替赵妨玉将一层一层的关节打通。

 

虽是个人之力,但功在家族,千秋万代。

 

“一家人,不必说两家话,此事功在千秋,怎能都压在你一人肩上?”

 

“你这小身板,又扛得住多久?”

 

赵妨玉被大夫人拉着,缓缓揽到怀里。

 

“其实,崔抚与我说了许多。”

 

“这些年,你过得辛苦,看着举重若轻,但实则步步多想多思。”

 

“幸而你是我的孩子,否则我还当真要头疼不少。”

 

赵妨玉心中大定,也不走了,就这样静静被大夫人抱着。

 

这种有人兜底的感觉,真的……特别好。

 

她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只想缓缓靠在大夫人肩上。

 

“娘亲……”

 

“其实,我有私心。”

 

大夫人并不觉得有私心是什么错处。

 

“人有七情六欲,为何不能有私心?”

 

“圣人尚且不能一碗水端平,何须庸人自扰?”

 

“世间百态,不如意者千万,不如意之事,何止千千万?”

 

“你不必怪罪自己,你能平平安安,全须全尾长到如今,已经很好了。”

 

活着便已经够累了,若是还处处将错处都归咎到自己身上……那这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不如我意,不近我身。若你不快,便放手离去。”

 

“这天下大得很,多你一人不多,少你一人不少,若当真只缺你一个,那便是时也命也。”

 

“年纪轻轻,便活的这样累,等你到了我这般年岁,又该如何?”

 

大夫人其实早便想说了,只是怕赵妨玉多想。

 

“小姑娘便该有些小姑娘的模样。不到二十的年纪,还小的很呢。”

 

缓缓埋进大夫人怀中,只觉得踏实无比,一颗心飘飘摇摇,忽然有了定处。

 

“娘亲,我命真好。”

 

在这样的时代里,能遇上大夫人这样不苛待庶女的嫡母,能看得见,听得进去的话还有远见,知道心疼人的嫡母,她的命,真的很好。

 

大夫人将赵妨玉瘦弱的身躯抱在怀中,脑海里想的却是,若是妨锦此时也在便好了。

 

可惜,养大了儿女,如今只能看着她们一点点四散分离。

 

她还好些,儿女都在眼前,出了事立时便能看顾得上。

 

大夫人想到了远在陇西的老夫老母,不由心中微震,当时父亲母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一双娇女次第嫁来千里之外的京城,又是何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