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就要逃荒(第3页)

 这个时候,村里的水井的水也是只能提供大家基本的用水。村长安排大家轮流看护水井,轮流打水,规定一户一天只能打两桶水。两桶水去掉做饭用的水,也剩不了多少了。要是把水用来洗漱,洗衣服,做饭也是有粮没水,大家没法吃饭。

 这个时候,村里的大部分人的存粮都不多了,后面山上的树皮,草根,野菜都被挖来吃。干旱的年头,入目一片干枯的土地,山上到处是枯死的树,好多树的树皮都被扒掉了。野菜,草根更是少的可怜。山上的野物都转移到深山去了。外围已经看不到什么活物了。

 前几天,李秀才去镇上买粮,回来告诉大家镇上的粮食价格都上涨了。镇上已经有许多大户都拖家带口的转移到别的州去了。他的老师也准备离开了。另外,李秀才也带来一个好消息,官府按人头一人分二十斤粮,鼓励大家逃荒去别的州。因为连年战乱加上干旱,官府也没有存粮了。

 村长召集村民开会,商量一下是去逃荒,还是再坚持一下。大部分村民都是出生在这里,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一听要去逃荒,都慌乱的议论起来。

 最后,还是李秀才站出来说,他的老师建议大家去逃荒。这个时候走,还能领到官府的救济粮,晚了,救济粮领不到不说,官府还会过来征兵。村里人想想之前征走的那些人,不是战死,就是残疾了,结果都不好。在这个年代,征兵征走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顶梁柱没了,剩下的妻子幼儿父母又该怎么活?

 最终,大家都举手表决要去逃荒。但是,天下之大,哪里又有什么地方可以让大家安居落户呢?离的最近的两个州,也发生了干旱。不过,那两个州靠着大河,干旱带来的影响还是要小一点。既然都要逃荒了,大家都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定居?但是,天下这么大,哪里能找到一个既能安居落户,又能远离战乱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