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世界四:难兄难弟(第2页)

 现如今,叛军向西是所向披靡的西邑大军,向南是坚守不出的聂高,向北是滔滔淇河,淇北节度使背靠整个淇河流域的财政、兵马资源死守,向东是万夫莫开的雁鸣关,数十万叛军寸步难行。

 一时间,七王之乱在来到顶峰后,终于开始发生转折。

 身在巩宁城的武威王听闻后,对岁星恨之入骨的同时,彻底慌了阵脚。

 一方面,为了稳定对途经地区的政治统治,镇压归降之心,名正言顺地掌控钱粮物资,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叛军阵营,满足投靠者加官进爵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他本人对权力的渴望,称帝建国成为他眼下迫切要做的头等大事。

 最终,武威王选择在十二月初八正式建立大金帝国,定都巩宁城,昭告天下。

 此时,距岁星出兵勤王刚好过去两个月时间。

 新成立的金国和燕国以巩宁城所在的巩郡作为主力对峙的最前线,金国掌握了自巩宁城至雁鸣关的狭窄修长的漕马道,进可攻退可守,即使在雁鸣关外围作战不利,也可以退守巩郡一线。

 漕马道把控了燕国最富裕的漕马运输腹地,占据了后勤优势,漕运线路被切断的燕国在补给方面反而处于不利地位。

 岁星拿着复拓版的武威王即位诏书去看望印王和吴王。

 这两位王爷未在岁星军中受到欺辱,反而被以礼相待,情绪还算平和得体。

 看到这份告天下书,知道武威王已登基称帝,吴王不禁怆然,印王默然无语,唯留一声叹息。

 “就我看来,无论这次反叛胜利与否,于你们而言,都是死局。”岁星为二人斟茶,而后道,“此战若败,皇上会如何对你们,暂且不述。即使最后真的灭了燕国,夺了天下,武威王更不会应允有另一个武威王的出现,诸王侯危,首当其冲的便是和他打天下的各位。”

 吴王若有所思,连忙道:“一路行军,已知侯爷有颗仁德之心,请为我等指条明路吧。”

 “所谓的金国,如今被燕军四面夹击,已显露败相。武威王率先称帝,剩下的几位王侯之间,应已心生嫌隙。诸位与武威王共同起事,想必当初亦有遭受胁迫,现下不如向皇上投降献诚。”岁星道,“依我所见,皇上若想尽快取得战争胜利,必定将先投诚的降将作为表率优待,以进一步分化武威王势力,动摇其军心。如此一来,即使留不下自身性命,也能为子孙后代谋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