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网络热议(第2页)

随着网络热度的持续发酵,这股热潮逐渐蔓延到了学术界。某高校一位在犯罪心理学领域造诣颇深的教授,被徐麟的事迹深深触动,决定打破学术圈的宁静,专门撰写了一篇长达万字的学术长文,对徐麟的一系列破案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的剖析与评价。他在文中毫不吝啬地称赞道:“徐麟警官的所作所为,堪称教科书级的犯罪侧写实践典范。他在没有经过专业刑侦系统训练的前提下,凭借着自身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对细节的极致把控以及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跨越了交警与刑警之间的专业鸿沟,在复杂多变的犯罪案件中屡立奇功。他的每一次行动,都为我们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现实案例素材,让我们看到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无限可能。”这篇长文一经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网站上,立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众多同行学者纷纷加入讨论行列,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对徐麟的案例展开深入研究,一时间,徐麟的名字在学术圈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在网络世界的一片赞誉声中,也并非完全没有质疑的声音。有一小部分网友出于各种复杂的心理,对徐麟的突然走红表示怀疑。他们在一些小众论坛的角落里,偷偷摸摸地发表着一些阴阳怪气的言论,诸如“一个交警而已,怎么可能突然变得这么神?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吧。”“说不定是警局为了树立典型,故意夸大其词呢,这年头,什么事都有可能是炒作出来的。”然而,这些微弱的质疑声很快就被淹没在如汹涌海浪般的赞扬与钦佩之中,掀不起丝毫波澜。

现实世界里,警局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网络热潮而变得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蜂拥而至,将警局的大门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想要采访徐麟以及警局的相关领导,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更多故事。警局的接待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全是来自各界的询问与邀约。有电视台邀请徐麟参加警界英雄特别访谈节目,希望他能在镜头前分享自己的破案心得与成长历程;有出版社打来电话,想要为徐麟出版个人传记,将他的传奇故事永远铭刻在书页之间,供后人敬仰学习;还有各类培训机构、企业单位,纷纷向警局抛来橄榄枝,希望能邀请徐麟去做专场讲座,传授他独特的观察力、判断力与应对危机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