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墙头上的猫1
第三百三十五章 诘问!(第2页)
苏允朗声道:“臣的确是有话说。
太后,臣之前要回工部三司的时候,您吩咐臣,要臣将治河之事放在心上,因此臣第一件事,便是对治河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
为此,臣让工部聚集天下技艺精湛的水师河工,并且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十余轮的考察、开会、讨论,聚集天下之才智,最终凝聚成这么一个方案来。
这是回答梁谏议第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治河札子是一个极其专业的方案,在这里,我倒是要问问梁谏议,你懂水利技术么?”
梁焘闻言嗤笑道:“我虽然不算很懂水利技术,但我懂财税,亦可以寻来懂水利的朋友。
这治河方案要耗这么多的钱,咱们大宋根本承担不起来。
至于那水利技术上,我问了,咱们大宋以往的治河都是用分流的方式,你却反其道而行之,非要用束流的方式。
这种方式从来没有人用过,难道就你聪明,以前治河的人都是愚蠢?
另外,还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隐患,大宋仰赖汴河漕运,若“束水攻沙”导致黄河水位波动影响汴河通航,那么你就是动摇国本!”
此话一出,高太后顿时坐不住了,赶紧问梁焘道:“梁谏议,这束水攻沙还会影响漕运?”
梁焘点头道:“按照工部的规划,想要大规模治河,工程未完成之前肯定是漕运不通的。
而束水攻沙,必定要集中大量的水流,那么必定有些河段会枯竭,如何还能够行船,漕运自然就要断绝了!
漕运乃是汴京之根本,没有漕运,汴京数百万百姓衣食从何而来?
这就是动摇国本啊!”
高太后看向苏允,道:“苏尚书,梁谏议所言,可否属实?”
苏允顿时有些无奈道:“太后,以往治河,不也会在某些时间影响漕运么?这其实是正常的,我们工部在计划的时候也考虑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是分段治理的,漕船在经过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有办法应对。
总体而言,我们的方案都是完善的,绝不可能断了漕运的,请您放心。”
梁焘闻言冷笑道:“太后,苏尚书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他漏掉了一个问题,便是这黄河是东流还是北流,他可是没有说清楚!”
此言一出,苏允看向刘挚以及王岩叟,却见这两人神游天外,似乎没有听见这话一般。
苏允不由得冷笑起来。
所谓黄河东流北流之争,具体指的是黄河的不同分流路径。
北宋时期,黄河多次改道,北流指黄河北流入海,而东流则是指向东分流。
朝廷为了维持漕运,不得不人为地控制黄河的流向,防止其自然改道对漕运路线造成破坏。
但这样做可能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自然地理的限制、工程技术的不足,以及持续的维护成本。
因此历来在治河这个问题上,朝廷里面通常都会产生诸多的争议。
这里面有两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漕运乃是汴京的命脉,大宋定都汴京,其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江南地理分离,使得汴河-黄河-运河体系成为维系国家运转的生命线。
太后,臣之前要回工部三司的时候,您吩咐臣,要臣将治河之事放在心上,因此臣第一件事,便是对治河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
为此,臣让工部聚集天下技艺精湛的水师河工,并且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十余轮的考察、开会、讨论,聚集天下之才智,最终凝聚成这么一个方案来。
这是回答梁谏议第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治河札子是一个极其专业的方案,在这里,我倒是要问问梁谏议,你懂水利技术么?”
梁焘闻言嗤笑道:“我虽然不算很懂水利技术,但我懂财税,亦可以寻来懂水利的朋友。
这治河方案要耗这么多的钱,咱们大宋根本承担不起来。
至于那水利技术上,我问了,咱们大宋以往的治河都是用分流的方式,你却反其道而行之,非要用束流的方式。
这种方式从来没有人用过,难道就你聪明,以前治河的人都是愚蠢?
另外,还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隐患,大宋仰赖汴河漕运,若“束水攻沙”导致黄河水位波动影响汴河通航,那么你就是动摇国本!”
此话一出,高太后顿时坐不住了,赶紧问梁焘道:“梁谏议,这束水攻沙还会影响漕运?”
梁焘点头道:“按照工部的规划,想要大规模治河,工程未完成之前肯定是漕运不通的。
而束水攻沙,必定要集中大量的水流,那么必定有些河段会枯竭,如何还能够行船,漕运自然就要断绝了!
漕运乃是汴京之根本,没有漕运,汴京数百万百姓衣食从何而来?
这就是动摇国本啊!”
高太后看向苏允,道:“苏尚书,梁谏议所言,可否属实?”
苏允顿时有些无奈道:“太后,以往治河,不也会在某些时间影响漕运么?这其实是正常的,我们工部在计划的时候也考虑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是分段治理的,漕船在经过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有办法应对。
总体而言,我们的方案都是完善的,绝不可能断了漕运的,请您放心。”
梁焘闻言冷笑道:“太后,苏尚书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他漏掉了一个问题,便是这黄河是东流还是北流,他可是没有说清楚!”
此言一出,苏允看向刘挚以及王岩叟,却见这两人神游天外,似乎没有听见这话一般。
苏允不由得冷笑起来。
所谓黄河东流北流之争,具体指的是黄河的不同分流路径。
北宋时期,黄河多次改道,北流指黄河北流入海,而东流则是指向东分流。
朝廷为了维持漕运,不得不人为地控制黄河的流向,防止其自然改道对漕运路线造成破坏。
但这样做可能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自然地理的限制、工程技术的不足,以及持续的维护成本。
因此历来在治河这个问题上,朝廷里面通常都会产生诸多的争议。
这里面有两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漕运乃是汴京的命脉,大宋定都汴京,其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江南地理分离,使得汴河-黄河-运河体系成为维系国家运转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