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十万菜团

53、谁抢了我的芸夕(第2页)

 “袁公抬爱了。下官对袁公也是仰慕已久。”

 大青衣“哦”了一声,语气随意道:

 “你听说过我的故事?”

 没有,但你的脸上写满了故事……赵都安心中接梗,面露尊敬:

 “天下谁人不识君?”

 袁立的故事,他的确听过。

 据说,其人本是西平道,袁氏一族子弟。

 西平袁氏,乃世家大族,历朝历代,皆有人朝中做官。

 袁立少年时,便表现出远超平辈的才华,但其生性不喜仕途,只与好友游山玩水,放浪形骸,被家主屡次叹惋,恨铁不成钢。

 若按正常轨迹,他大可以“富贵公子”的身份,终了此生。

 可天有不测风云,袁氏那一代文脉贫瘠,走出的官员接二连三身死,以至朝中竟再无一人,偌大氏族,最大的支柱,只余一个县令。

 三五年间,便已是日暮西山,行将凋敝。

 值此危难之际,袁立一改浪荡子形象,当年入京,初次科举,便登新科状元。

 而后,短短几年里,他以高超手腕,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非但令西平袁氏中兴,自身也押宝成功,跻身顶级权臣。

 经历堪称传奇,爽文男主模板。

 这也是其人,之所以被众多读书人推崇备至的缘故:

 这经历,太戳读书人的爽点了。

 “天下何人不识君……”

 矮桌旁,袁立一怔,品味了下这字句,忽然说道:

 “此句气魄颇大,可惜是散句,若能拼凑成全诗,或为上品。”

 全诗?我有啊……赵都安嘀咕。

 他这倒不是刻意表现,实在是前世许多千古诗词名句,早已渗透入口语,不留神便会脱口说出。

 这会犹豫了下,并没接茬。

 古人写诗,若无相关经历,却写出没体会过的诗句,难免被人质疑。

 虽可以推脱给“才气”,但终归太过刻意。

 “小子偶得此句,却尚没能补全。”赵都安说道。

 袁立并不意外,愚人亦有灵感迸发时,但真正的诗才,从不依靠这些。

 马车辘辘,驶出皇宫。

 在京城宽敞的街道上行驶,车厢内四平八稳,二人商业互吹片刻,袁立终于询问。

 赵都安如何破了火器匠人一案。

 以及更早的,如何从放走庄孝成一案中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