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十万菜团

137、获得真相(第3页)

 得知杨安死讯后,这才暗中收买了杨安的那位同僚,命其诬告,意图报复。”

 赵都安三人愣了下,没想到最开头的案子,内藏大瓜。

 还吃瓜吃到了自家衙门身上。

 薛暄自嘲一笑,说道:

 “原本,若无我父阻挠,这件冤案也就过去了,王震的那义子也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样大,到无法收场的程度。

 潘御史奏报,先帝裁决后,恼怒于这样一件小事,竟闹到金銮殿上,唤来周丞等人责骂了一通,又罚了俸禄。”

 “而周丞其实早已知道,这起案子的主使者,是王公公的义子,都察院之所以通过了这起案子,便是卖王公公的面子。

 他之前跑到大理寺,给我父施压,也是这个原因。”

 竟然是这样……

 所以,周丞跑过去拍桌子,是为了帮王震的义子……赵都安轻轻吸气。

 没想到这个破案子,竟到处都是伏笔……

 张晗与海棠也面面相觑:“之后呢?”

 薛暄说道:

 “周丞被责罚后,许是觉得,不能白白受罚,便去见了王震,说清楚了此事原委,也是卖个好处,毕竟归根结底,他折腾出这些事,也是为了‘孝敬’王公公。”

 “王震得知,此事根源,竟是义子的色心导致,也颇为不满,便唤他来痛骂了一顿。

 那义子却不敢承认,死活不松口,只一口咬定,是潘御史说谎,说着案子与他无关。”

 “王震身为权倾朝野的宦官,眼底岂会揉沙子?想来也是知道,义子在撒谎。

 但那时,恰逢朝堂党争,王震与董太师等人势同水火,而我父身为大理寺少卿,于王震而言,也是个眼中钉,肉中刺……”

 赵都安叹息一声,总结道:

 “所以,王震哪怕明知道,是自己义子的错,但仍意识到,这是个打击敌人的好机会,这才出手,将已经坐实的案子,又翻了过来?”

 薛暄点了点头。

 憋了十几年的隐秘故事,今日终于一口气吐出,于她而言,也是对昔年事的一场惨痛回忆。

 举止文雅,富有书卷气的女先生说道:

 “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

 “还有一个问题,”海棠忽然问:

 “王震那个义子,叫什么?”

 她之所以问起,不是因别的,主要是对方也在诏衙当过锦衣校尉,属于三人的“前辈”。

 实在好奇。

 薛暄沉默了下,吐出一个名字:

 “王山。”

 ……

 ……

 与此同时,南城。

 一间平素无人居住的民宅内,身材矮小,喜穿绸缎衣裳,后颈插扇子的秦俅,被绑在一根柱子上,被打的鬼哭狼嚎。

 他从教坊司出来后,没走多远,就被人蒙头打晕,绑架到这里。

 对方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毒打。

 宅子门口,停着一辆马车。

 大理寺丞何正静静靠坐在车厢中,手指在腿上轻轻敲击着,耳畔是从院子里传出来的,呜呜低沉的惨叫声。

 良久。

 院中的惨叫停止了,又过了一阵,院门被推开。

 之前充当车夫,便装打扮的大理寺小吏走到马车旁,低声道:

 “大人,这个秦俅招了。他说,他唯一知道的一次,赵都安极可能睡了女人的地方,是在王宅。”

 何正撑开眼睛,大腿上的手指也不再敲击,先是眼睛一亮。

 心想折腾了这么久,总算找到赵都安的马脚了。

 继而皱眉道:“王宅?哪个王宅?”

 京城姓王的多了,他一时不确定。

 小吏低声报出一个名字:

 “王山。”

 ……

 ps:这章提到的案子,不是我编的,是基于明朝正统年间的一起真实发生的案件改编。部分细节进行了魔改,但大体过程没变。

 故事是在马伯庸的一本书里看到的,但马亲王没改成小说,只是写了个文章记录了这件事,文章的名字叫“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我看了后觉得是个素材,干脆给改成小说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