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十万菜团

175、佛门的邀请(第2页)

 但赵都安给出的“三策”太过优越和完善,于是,一群学士要做的,就是在已有的成熟方案上,进行细化。

 进度自然一日千里。

 与此同时。

 不知为何,京中的读书人圈子中,开始有一些言论逐步抬头。

 起初,只是许多文人对修文馆的第一批学士羡慕嫉妒恨,以韩粥为首的读书人,地位水涨船高。

 乃至,有为数不少的读书人,主动投靠,韩半山家的门槛,都险些被踏破。

 所有人都明白,一群年轻的新贵将要诞生。

 所谓捧一踩一,随着韩粥等人的名声开始迅猛增长。

 这段时日,同样声名鹊起的赵都安,很自然地被拿来对比。

 作为拉踩对象。

 读书人对赵都安本就厌恶鄙夷,骂他的声音从未断绝。

 周丞案后,赵都安将精力放在修文馆内,又因为保密,所以在外人眼中,他就显得格外消停。

 名声逐渐被韩粥等人超过。

 更不知谁点了把火。

 声称,陛下终归还是知晓谁轻谁重,相比于未来可能登临“宰辅”,成为大虞朝缝补匠的韩半山。

 女帝裙下小白脸,睚眦必报真小人的赵都安,被衬托的愈发令人不耻。

 “赵都安?呵,陛下豢养的一条恶犬罢了,也就只能丢在诏衙那等地方,时不时放出来咬人……如何与韩半山相比?”

 “是极,呵呵,这段时日陛下不上朝,那赵都安果然就夹起尾巴,没动静了,也没再咬人,当真是狗仗人势……”

 “酷吏终归只是酷吏,听说董太师也对他颇有微词,更曾上书陛下,说要亲贤臣,远小人……

 想必那赵狗,也是听到风声……修文馆建立后,董太师大权在握,赵狗哪里敢得罪?不怕惹得太师不高兴?”

 茶余饭后,凡读书人聚集场所,都有类似声音。

 “大人,听说最近城中那些读书人,都在组团骂您,您就不生气?”

 这一日,梨花堂内,圆脸小秘书钱可柔洗了一盆梨子,递进内堂。

 看向悠闲看书的赵都安问道。

 “为什么要生气?”

 赵都安大咧咧靠坐在太师椅上,双腿搭在桌子上。

 瞥了眼梨子,示意小秘书喂他吃:

 “天下人骂我的多了去了,若谁骂,我就生气,还能做别的?”

 顿了顿,又懒洋洋:

 “况且,也要理解一下嘛,他们羡慕嫉妒,之前被本官压得不敢吭声,如今好不容易出了个修文馆,就好似给他们读书人提气了一般。

 想想也有趣,韩粥那帮学士厉害,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读书人总有这个毛病,喜欢关心别人,少有关心自己。”

 钱可柔用小刀削梨子外皮,认真点头,同仇敌忾:

 “大人说的是,读书人最讨厌了。”

 顿了顿,又道:

 “不过那个韩粥最近名声确实好大。

 据说,修文馆里在谋划新政,用的便是他提出的,名为‘十策’的东西,只是外人不知具体是什么。”

 赵都安笑而不语。

 随着新政的推进,外界难免得知一些。

 倒不是学士们走漏风声,而是为了给新政做准备,董太师必须与六部等衙门进行一些安排,调取一些资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