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十万菜团

413、无能狂怒

 清晨。


 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大理寺少卿鲁直便已走出家门,奔着家宅附近售卖早食的街巷走去。


 距离赵都安扳倒周丞已经过去许久。


 在当初那件案子中,因被赵都安举荐而被女帝提拔的鲁直,也在短短几个月里,从大理寺评事,连升几个品阶,成为堂堂少卿。


 不过饶是身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鲁直的生活却依旧简朴,住的还是老宅,依旧喜好步行去衙门,连吃饭的铺子都是街边的小店。


 “鲁先生,您来了?还是老三样?”


 包子铺内,店老板看到鲁直进来,笑着打招呼。


 鲁直点头,许是太冷了,又补了句:


 “再热一角酒。”


 说着,就坐在了角落一张桌旁,笼着袖子听周围的百姓闲聊——这是他获取民意的渠道。


 这件铺子早上来的多是贩夫走卒,城中底层出了什么事,这帮人总是消息最灵通的。


 “听说了么,昨儿北边的曹国公回京了,进城的时候绑了一个人,说是直奔宫里去了。”


 “好像是个通缉犯?”


 “什么啊,一个通缉犯至于让堂堂国公亲自抓?我听说是曹国公有个儿子在军中……”


 这种铺子乃是底层小店,各种八卦汇集所在。


 任何时代的人都最喜欢听大人物们的花边新闻。


 诸如“宫廷秘史”这类东西,从未断绝。


 皇帝睡了哪个妃子,哪个妃子又偷人,真真假假,却是百姓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曹国公儿子玷污同袍妻子,被反杀后,掩饰真相的故事听着便一股野史味道。


 鲁直边吃便听,微微皱眉,却是并没怎么在意,觉得又是一些人编撰的谣言。


 只是令他有些意外的是,小小的一家店里,竟然有好几个客人都在谈论这件事。


 鲁直摇摇头。


 吃完早饭,排出几枚铜板在桌角摞成一摞,而后掀开挡风的厚实布帘子,来了大理寺。


 大早上,衙门尚未“开门”,大理寺内不少官吏也在闲聊官场趣闻,竟也都提起自己听闻的,关于曹国公的八卦。


 不过这些人就谨慎许多,都是以“抨击”的语气简略提及,大概是:


 “又有人造谣中伤国公”云云。


 主打一个又怂又爱八卦。


 鲁直换上官袍,进了值房扫视一众官吏,众人集体噤声,安静地忙碌起来。


 生怕给这位不好伺候的清廉上司逮住批评。


 “都做好自己的事,莫要乱嚼舌头。”


 鲁直随口道,就听衙门外突然有人擂鼓。


 不多时,一名老官吏捧着一纸诉状从院中疾奔过来:


 “少卿大人,您且过目。有军属状告……哎呀,总之您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