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十万菜团

419、官宣皇夫,升官三品(5k)


 奉天殿内,伴随女帝开口,整个宴会厅陷入紧张气氛中。

 徐贞观伸出手,旁边的莫愁心领神会,将一封折子递到女帝手中。

 接着,御座上的女子帝王俯瞰下方,手指捏着奏折的边缘,说道:

 “这是湖亭郎中冯举前几日快马送回京城的折子,上头乃是新政开市前后,这几月来,朝廷依靠新市获取的白银,数目颇为可观,而这只是刚刚开始。

 按冯举递交的款项,最晚开春,第一批从湖亭送来的折算白银,至少百万两。而等开春后,与西域国贸易扩充,这个数目还会增加。”

 嘶……

 闻言,殿中除了户部尚书、侍郎与董玄等几个知情人外,其余大臣悉数露出惊讶的神色。

 包括李彦辅,都呼吸微紧。

 这个捞钱速度,比之前朝廷猜测预计的要高出许多。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意味着“开市”策略大获成功,朝廷财政赤字危机后,终于找到了挣脱泥潭,摆脱困窘的希望。

 “这一个,”女帝又捏起第二枚奏折,也不打展开,道:

 “这是吏部改用考成法后,初步成效,王朝上下,只去除冗余官员,节省的俸禄开支,便已是个惊人数字。”

 开源后,是节流。

 身为吏部尚书的李彦辅对此最为清楚,倒不意外。

 女帝依旧没有停止,而是将手中其余几枚折子,陆续拿起,皆是与新政有关的积极信号。

 赵都安都大为意外,才知晓赶在新春佳节,向女帝递送好消息作为礼物的地方官,不只冯举一个。

 等女帝一桩桩,一件件说完。

 礼部尚书带头,忽然拱手高呼:

 “陛下圣明,天佑虞国!”

 其余大臣们如梦方醒,纷纷拍马屁恭贺。

 显而易见,女帝手中的这几封折子,大大提振了群臣的“士气”。

 过往两三年,整个朝廷动荡不安,坏事不绝,好事寥寥。

 如今终于苦尽甘来,空虚的国库予以填补,朝廷有了源源不断的造币机器,吏治大清扫,空出的官位又给了嗷嗷待哺的读书人和地方官们晋级的通道。

 若再加上,前段日子曹茂解甲归田,与汤国公站队的消息,可谓蒸蒸日上,大有开春虞国气象蒸腾,万象更新的意味。

 殿中群臣心中难掩感慨,若说之前他们在朝中为官,心中对女帝能坐稳几年江山还很打鼓,充斥悲观。

 那如今,却已转变态度,大有真心支持认可这位女子帝王执政的念头了。

 徐贞观将折子丢在桌上,等群臣恭贺完毕,才缓缓道:

 “朝廷能有这许多改变,却非朕之全功,而是满朝上下群策群力之成果,而诸卿之中,若论哪个最令朕意外,无疑非赵卿莫属。”

 刷——

 霎时间,一道道视线宛若聚光灯,打在一脸懵逼的赵都安身上。

 不是,你想搞什么,公司年会夸奖什么的不该提前通个气吗……我连获奖感言都没准备……赵都安腹诽,却还是起身拱手,想说什么。

 “赵卿不必开口,”

 女帝瞥他一眼,再次给他堵了回去,继续感慨道:

 “赵卿之功,在新政,先是修文馆内献策,后先后经太仓银矿一案,湖亭开市之局,为此遭遇刺杀,身受重伤……

 赵卿之功,还在铲除逆党,尽拔京城逆贼,揪出诏衙内鬼,先后逮捕匡扶社天罡逆贼……

 赵卿之功,又在扬我国威,正阳论学,西域辩经,扬我虞国天威,威慑四夷……”

 啧,越来越像年会汇报了,如果这时候用投影仪放个带音乐的宣传短片,就更应景了……所以,接下来是不是该颁奖……

 赵都安胡思乱想着,终于意识到,贞宝给自己准备了一个惊喜。

 果然,女帝一番话说完,顿了顿,才宣布道:

 “这诸多功绩,不封赏不足以服众,故,今封神机营指挥佥事赵都安‘太子少保’,众卿可有异议?”

 加封少保!

 饶是群臣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封赏的时候,依旧难掩吃惊。

 赵都安也愣住了。

 太子少保!?

 他当然知晓这个官职,并非实权官员,而是偏向荣誉类的官衔,享同品待遇。

 历代王朝,会封赏有功绩的重臣为“三师”、“三少”。

 庄孝成的太傅……属“太子三师”行列,极为尊崇,为从二品。

 女帝继位后,董玄晋升帝师,为正一品。

 而“太子三少”,即,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师的“副手”,虞国定在正三品。

 换言之,赵都安是直接从一个挂职四品武将,给加封到了正三品。

 虽看似只跨了两级,却是有如天堑。

 至于为何加封的是“少保”,也很好理解,按照规矩,少师和少傅,都必须是实权重臣。

 只有少保门槛宽松,适合他。

 不过……

 相比于加封三品这件事,真正令包括赵都安在内的,朝廷百官茫然的点在于:

 “太子少保……可现在虞国没太子啊……”

 老皇帝驾崩后,原本的太子死了,女帝登基后,东宫空悬。

 女帝别说儿子,连个正式的皇帝驸马都没有……来的哪门子太子少保?

 “不是……正三品的待遇我很乐意,但咱就是说,太子都没赢呢,我‘保’谁去啊……”

 赵都安一肚子槽点。

 旋即,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贞宝这时候,加封自己做太子少保,是否有别的含义?

 比如说……

 官宣?

 要知道,他这个面首从未得到过公开的承认……

 “赵卿?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过来接旨?”徐贞观忽然笑吟吟看向他,手中抬起那一卷黄澄澄的圣旨。

 赵都安一个激灵,迈步出列,于众目睽睽下,走到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