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真命天子(第2页)
忽然,舱内传来脚步声,莫愁从舱中
钻出,走到船舷边。
“莫姑娘怎么不睡?”海公公睁开眼皮,看向她:
“连日奔波,你终归是普通人,若不休息好,只怕要染病。”
莫愁脸色憔悴,裹着女官袍服,一声不吭,眺望江水中破碎的明月,京城方向一片昏黑:
“无法入眠,舱中闷热,出来吹吹风。也不知陛下如今到了哪里。”
海公公拱手道:“陛下洪福齐天,如今定然已入临封,摆脱反贼追杀,回京也定在近期。”
百花村一战的消息,尚未传开,因参与那一战的人几乎死绝,导致除了极少数人外,哪怕是海公公,都不清楚其中细节。
只知道爆发厮杀,死了不少高手,陛下与赵都安在逃。
没办法,实在是他被断水流带人死死牵制住了,失去了女帝行踪。
也因此,无法再保驾护航,索性调转方向,率领手下的武功殿供奉们,与一路北上的莫愁、礼部尚书,漕运总督宁则臣等封禅队伍汇合。
“希望如此吧,不过这么久过去,京中只怕已有不少人不安分。”
莫愁眉头紧皱:
“我只担心,咱们回去晚了,城中出事,听闻那青州道的恒王,已经率领叛军抵达京城东郊……若京城丢失,哪怕陛下回归,也……”
海公公平静道:
“咱家虽不懂朝政,却也知青州兵马并不强,那恒王性格志大才疏,并非枭雄,更像个蠢材,当初他第一个派世子徐祖狄进京闹事,就可见一斑,不足为虑。”
顿了顿,老太监又道:
“至于陛下,以赵都安的才能,必可安然无恙护送回京。”
赵都安……提起这个可恶的“情敌”,莫愁不禁哼了声,有些咬牙切齿:
“这家伙倒是好运气,这一路护驾,陛下对他荣宠只怕更甚。”
暗恋女帝的莫愁心中暗暗不服,决定回京后继续与赵都安公平竞争。
她至今仍认为,以女帝的惊才绝艳,这世间没有任何男子可与之相配。
自己虽不配,却可以侍女身份,陪在女帝身边至终老。
可怜单相思的莫愁并不知道,赵都安已爬上龙床……更不知,京城已爆发政变,甚至都平息了……
海公公瞥了她一眼,没吭声,抬起手掌朝船帆打出,一股强风吹过,船帆鼓胀,加速朝京城驰援。
……
……
京城东郊,数十里外。
一片平原地带,青州道的叛军与朝廷的五军营于青州边境线上陈兵对峙多日。
若从天空俯瞰,大地上一片空地两端,各自扎着大片军营。
五军营身为“京营”之一,兵器、兵卒素质自然是精锐,只是因当今局势太复杂。
对面的恒王作为皇亲国戚,打着“勤王”的名号,朝廷内董太师身为臣子,既不敢,也无权贸然下令开战。
只能屯兵防守。
而青州叛军也没有主动开启战争,双方一时陷入僵持。
更因情报迟缓,尚不知晓京城内女帝已然归位。
此刻,青州叛军营地内,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叛军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围坐帐中,商讨军机大事。
坐在上首的,乃是一名养尊处优的中年人,约莫五十余岁,蓄着络腮胡,尽是颐指气使惯了的权贵做派,正是“八王”之一的恒王。
恒王之下,左手边坐着一名三十余岁,唇红齿白的贵公子,赫然是赵都安的“老熟人”,世子殿下,徐祖狄。
当初,徐祖狄与东湖萧家女家主,伙同正阳先生进京,因恒王与云阳公主一母同胞。
故而,徐祖狄为李浪那个废物出头,抓了梨花堂两个小卒,找赵都安的麻烦。
结果被赵都安强势打脸,更有枢密使薛神策出面调停,双方争斗才没扩大。
后来,赵都安更在湖亭开市上,收下东湖萧夫人的投靠,阴了这位世子一手。
恒王右手边,则腰背挺直坐着一个披甲的三四十岁的英气将领,其头颅略下垂,视线习惯性落在地上,以掩饰双目中的神采。
赫然,乃是朝廷驻扎在青州的军府最高将领,指挥使卫显宗。
此次恒王能迅速集结叛军赴京,就得益于这名指挥使的投诚。
二人往下,才是其余几名王府的文臣和军中武官。
“父王,朝廷内那董玄把持修文馆,死咬着不松口,这样下去,前方的京营不可能退让,我们此番火速进京,虽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