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贵之相(第2页)

 蔡邕内心怒火稍散,又想起毕竟是同乡,不好闹的太过。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强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坐了回去,对刚走出门口的管家说道:“回来。” 

 “说。”他又抬头对吴匡说道。 

 管家呼出了一口气,很乖巧的回来了。 

 吴匡已经落汗,要是蔡邕不给面子,那自已也就有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自裁是不可能自裁的。 

 做个媒人自裁,太蠢了。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抬起右手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站起来到了座位上,抱起了另外一个盒子走到了蔡邕的面前跪坐下来,从中取出了一卷竹简。 

 并展开铺在了案几上。 

 吴匡低下头把手放在自已的膝盖上,说道:“叔父,请看这篇文章。” 

 蔡邕十分困惑,你小子不是要给马贩子做媒,想最后说几句话,让我回心转意吗? 

 虽然我是不可能回心转意的。但你展开竹简给我看是什么意思? 

 怀着困惑,也是很不耐烦。蔡邕低头看向了竹简,然后眼睛瞪圆了。 

 这文章!!!!! 

 光和四年,余入京师,还济洛川。 

 文章开头平平无奇,但是往后看去,辞藻之华丽,文章之优美。 

 真是蔡邕生平罕见。 

 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如“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这一篇洛神赋就像是一块冰块,让蔡邕的怒火消失,恢复了冷静。 

 并且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洛神赋,并沉浸其中,心中涌现出愉悦之感。 

 人生在世。 

 有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求权。 

 蔡邕则是喜欢文学书籍的人。他家中藏书有四千余卷,藏书之多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 

 蔡邕以愉快的心情看完了这洛神赋,叹道:“好赋。” 

 “昔日司马相如做美人赋。这篇洛神赋,还要优于美人赋。” 

 “作赋的是什么人?” 

 “想不到老夫离开洛阳没多久,洛阳竟然出现这样的人。” 

 “真是才气过人,才气过人啊。” 

 司马相如是汉景帝、汉文帝时候的文宗,后世无数人都仰慕他的才学。 

 蔡邕也是其中之一。 

 而让蔡邕评价这篇“洛神赋”,还在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之上。 

 曹植之才,已经扣动蔡邕的心弦。 

 吴匡看着蔡邕双眼放光,面色红润,仿佛老树逢春的样子,着实是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