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第2页)

 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会将炮身往后推离炮位,不仅士兵要费力将它推回原位,限制了火炮放列时可以选择的地点,同时更使得瞄准尽失,得重新计算弹道诸元,既费时又无效率。

 法国人做出的改良,在于他们给火炮加上了一个液压驻退复进机构———如此一来,火炮的后坐力便由驻退机吸收,而减轻了传达到炮架上的后坐力。

 装备了驻退机的m1897型75毫米速射炮由于无需推回炮位,每分钟可以喷出十五发炮弹、极限状态可达到三十发的惊人火力。

 如同加特林多管枪一样,法国陆军视75毫米速射炮为镇军之宝,将之密而不宣,直到1901年八国联军对抗义和团时,德军才在北京城外见识到了法国人的秘密武器之恐怖。

 美国、波兰、日本很快就跟着向法国输入了75毫米速射炮并展开仿制或授权生产,英国、俄罗斯等国家虽然基于实战经验而对速射炮保持着怀疑感,但也开始按照法国的方法研制自己国产的速射炮。

 德国人在速射炮革命中是唯一的输家,因为法国对于德国念念不忘的仇恨,始终拒绝将75毫米速射炮的设计图授权给德国人。

 结果使得德国不得不将自己手头上的旧式野炮与有缺陷的77毫米速射炮升级修改,但不管怎么努力,德国人都还是面对着坐拥绝对领先优势的法国火炮望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