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飞机研发师卢文峰
说着,刘远博打开了那本书,翻到特定一页,与黄宏章的研发稿并排放在桌上。当黄宏章看到书页上的内容时,他的脸色骤变,从愤怒转为惊慌失措。
同一天稍晚,在蓉城的611研究所里,59岁的飞机研发师卢文峰刚吃完晚餐回到办公室。
作为歼-7e战斗机的主要研发者,他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款改良版战斗机备受军方喜爱,很快还将出口海外赚取外汇。
尽管对于歼-7e感到满意,但卢文峰并不满足于此。随着歼-7e项目的收尾,他已经开始构思下一步的改进方案。
身为研究所的一员,他知道十号工程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但无论是出于风险管理还是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考量,歼-7系列仍有改进的空间。
卢文峰在改进战斗机的研发上遇到了难题。到了90年代末,传统的昼间战斗机显然已经过时。
尽管之前曾尝试开发全天候型号如歼7Cd,但效果不佳,部队反应甚至不如之前的歼7e。
卢文峰意识到,仅仅通过扩大机身来增加雷达探测范围,同时牺牲飞机的灵活性,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他决定探索新的研发方案。他的想法是将雷达置于机头,而将进气口移至别处。然而,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这些改变要么导致性能下降,要么改动过大难以实现。
最近,卢文峰一直在研究一种新颖的下巴进气研发。尽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这项技术充满了挑战
机头雷达罩会影响气流,进而干扰进气效率。大多数研发方案还没成型就被放弃了。
唯一相对成功的案例,在特定速度与角度条件下,仍存在严重进气问题,这对wp13f发动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当他为这个问题烦恼不已,回到办公室准备加班时,意外地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来自《航空学报》编辑部的信件。
作为该期刊的一名审稿专家,卢文峰对待这份责任十分认真,总是尽快完成每一份审阅任务。今天也不例外,尽管这意味着他又得暂时搁置自己正在的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