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专精儒学国子监,建言革新卫所制【求追订】

第379章专精儒学国子监,建言革新卫所制【求追订】

李叔正道,“这校园很好,可就是因为太好了,我才担心国子监那边会有怨言啊。”

“国子监”刘宽沉吟起来。

虽说以朱元璋的铁腕手段,完全不怕国子监的人闹事,大不了多发配一些人去海外罢了。

但若是他们能够解决这件事,自然是更好。

之前刘宽就一直在想这事的解决办法,已经有了大概想法,今日正好跟李叔正商量一番。

“李侍郎觉得,若是让国子监以后专从京师大学及后面建设的其他大学招生,他们可还会不满”

李叔正一时不解,问:“刘院正此话何意”

刘宽道:“在未建立大学前,国子监算是大明唯一高等学府,本就专教儒学。”

“后来大明兴科学,于是便让国子监在儒学外又教授数学、自然科学——说实话,这几年国子监在数学、自然科学教育方面并未取得什么成果,教学效果跟寻常官学差不多。”

“如今大明既要改革教育、兴办学校、创建大学,那么不妨让国子监成为专司教授和研究儒学的超高等学府,以研究、改良儒学,培养儒学名士为主。”

“李侍郎认为如何”

刘宽知道,李叔正虽然受命总办教育改革之事,但也跟国子监有着不浅的关系,本身亦是儒家出身。

李叔正之前故作忧虑,其实就是想通过他向朱元璋表达国子监对教育改革之事的不满。

此时听了刘宽的提议,李叔正略一沉吟,问:“那国子监培养出的学生,在学校体系中该颁发什么学位”

刘宽微笑道,“国子监可培养儒学硕士、儒学博士。”

李叔正与礼部的几名随行官员交流了下眼神,又问:“那么国子监可否从高中招生,自己培养大学生”

刘宽道,“此事得由陛下决断,但我想应该是可以的。”

李叔正笑道,“若如此,国子监那边兴许就不会说什么了。”

视察完京师大学校园,刘宽、李叔正便一起进宫向朱元璋做汇报。

朱元璋了解刘宽对国子监的建议后,略略思考,便道:“国子监可以如你所说的这般更改,但再用原来的名字就不合适了,便循汉制,更其名为‘太学’吧。”

太学听着要比国子监、国子学高档多了,足见朱元璋心里对儒学还是很重视的,毕竟儒学确实有利于维护皇权统治。

李叔正作为此时殿内唯一儒家“代表”,闻言自是不胜欢喜,赞道:“陛下圣明!”

随后,朱元璋让李叔正退下,却把刘宽留在了殿内。

“咱准备在地方各卫建立卫武学,在京师建立京卫武学,从卫所招生,专门培养将官,你认为如何”

刘宽听朱元璋询问军队方面的事,立马重视起来——他穿越七八年来,朱元璋虽询问了后世军队的一些事,却很少让他给军队建设提意见。

沉吟了一番后,刘宽道:“陛下所说的这套卫武学体系,微臣记忆中似乎原大明历史上便有,但后来又废止了。”

“在微臣看来,卫所军制本就容易导致军队阶层固化,即便只有中低级将职世袭,也很容易形成将门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