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抽烟的小丑鱼

第256章老板,你超出我预期很多

 四个男人加一个安颖,一起下场打球了。

 边打边聊。

 罗阳现在仅仅能做到把球开出去,至于方向感......连自家助理都比不上。

 好在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他的解说吸引。

 “工业地产?”

 有点像老瓶装新酒,但是里面涉及的一些新概念又的确吸引人。

 “你怎么又跑去做起地产来了?”

 这是刘海山的诧异:“不是说从金城出来了吗?”

 “是我爸在和别人合作搞这个。”

 罗阳解释了一句,随后道:“三位老大哥在浙东圈子里人脉关系广泛,可以组建一个商团来和国泰合作......”

 “我主要还是资本圈子,在实体制造这一块的关系,甚至还不如老刘和老蔡。”

 何茂松实话实说道:“真要论关系,反倒是振东接触的更多,毕竟他家族里大部分是搞实体的。”

 当初搞宜居网,四个人投资入股,其中一个就是孔振东。

 “话说回来,我们这么搞,收益在哪里?”

 蔡富军比较实在,总不能辛苦忙一场,为他人嫁作衣裳吧?

 “资本运作啊。”

 罗阳早就为他们设计好了赚钱的路子:“国泰一级开发需要垫资,企业新建分厂需要大笔资金......你们组建的商团就相当于一个融资机构,在开发过程中提供资金支持......”

 “......”

 刘海山惊讶的看着罗阳:“银行的功能?”

 “社会性融资嘛。”

 罗阳笑着道:“国泰在土地一级整理过程中,出让金的收益就是担保,几乎包赚不赔的生意......至于企业贷款,那就更不要说了,都是你们自己组建商会里的一员,还怕收不回啊?”

 “啧啧......真要是这样,倒是可以弄一个基金出来了。”

 何茂松眨了眨眼睛:“甚至一个地方性的银行都可以搞一搞。”

 他在金融这一块上可比罗阳要敏锐多了,很快就意识到了里面的商机:“甚至于债务证券化也不是不可以。”

 “打包运作?”

 罗阳想了想之后道:“会不会像08年米国次贷危机那种......”

 因为国泰里有罗建国20%的股份,关心则乱。

 “不会,至少在国内不会。”

 何茂松知道罗阳在担忧什么:“国内监管这一块要严格多了,不会允许过度市场化运作的,所以不可能像外面那样反复加杠杆,风险要小很多。”

 为了消除罗阳的疑惑,他加了一句:“类似地方城投债务。”

 好吧,说到这一块,罗阳还是略懂的。

 其实就是快速变现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为了充分的资金流动。

 打个比喻,企业一份借贷,本金借了100万,利息50万,分作3年来连本带利还清。

 其中有些借贷机构不会耐心的慢慢等3年,它会把整个借贷打包成一份资产,以130万的价格卖给某个资金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

 这样一来,借贷机构立刻可以连本带利拿到130万现金流,又可以寻找新的项目来投资。

 而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会把这份资产包做成理财产品,以年化收益3%-4%不等的价格,向社会进行出售。

 于是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也收回了本金,还赚了钱。

 一个多赢的局面就形成了。

 米国次贷危机之所以蔓延,是因为这家金融机构以130万买下资产包以后,会再以120万的价格转手出去。

 当然,也有可能经过包装,以160万的价格卖出去!

 

 因为过度的市场化,这个转包会一层一层下去......直到击鼓传花玩不下去。

 (这个只是简单的比喻,实际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