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萧林子

第二十三章火器(第3页)

 朱朗见二人隐隐点头,又是继续开口

 “这只是其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人员训练的成本”

 “一个熟练弓手,想要能够开弓引箭,保持基本的准头,起码需要半年之久,而军中那些神射之人,更是不知几年才能训练出来”

 “而火枪则不然,寻常士卒拿到火枪,只要有人教习,最多不过半个月便可熟练使用火枪,练出一百弓手的时间,足可练出数千精熟火器的火枪手”

 “鞑子一族生于关外,自幼便生于马背之上,皆赖游牧射猎以为生计,就是老幼妇孺也能开弓射箭,是以鞑子军中不缺射手,神射之人也不在少数”

 “而我大明则不然,我大明百姓重耕织,除了将门子弟,少有人习练骑射,若欲与鞑子比较骑射,则是以短击长,万不可取”

 “我等大明之利在何处?我大明之利在于人口繁盛,工匠众多”

 “是以我大明正应大力发展火器,鞑子招一百箭手,我等便练千人万人枪手,翌日对阵,万枪齐发,就是鞑子之弓箭再利又有何用”

 “是以我大明之利必在火器,翌日也必然是火器之时代”

 朱朗眼中闪过一道精芒,身为后世之人,他当然知道未来是火器的时代,而且这个趋势会一直发展下去,不可更改

 是以他从没想过要在大明搞什么冷兵器方阵,火器必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李承志邓铭武两人看着神采奕奕的年轻王爷,心中也是不禁震动,他们也知道军中不可无火器,但却从未在这个层面思考过这个事情

 他们可以从成本,从训练时间这些具体的层面,来论证火器的重要性,但却没办法从敌我两国的态势消涨,来思考火器的定位

 这个时代信息闭塞,远不是后世的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的信息时代

 在此时能有这种视角的,不是类似李明忠这等一军主将,便是朝廷的宰辅大臣,也只有他们才会从这些角度来思考问题

 因此两人一时间皆是被朱朗镇住,心中越想越觉得朱朗所言有理,心中对眼前的年轻藩王也是升起一丝敬畏

 “至于火枪射速问题,实际上火枪技艺亦在发展,不知你们可知自生火铳此物”,朱朗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看向两人

 “末将在辽东时,倒是听闻过此物,据传这自生火铳不必以火绳点火,即可以引燃火药,发射枪弹,只是听闻这自生火铳造价颇高,军中也少有配备”

 “不错,这滋生火铳以火石与铁交击起火,不必另借火绳,如此火枪射速当可大大提高”

 “至于这造价也不是问题,自生火铳造价高昂,皆在其发火装置”

 “这发火装置颇为精巧,其中最难办一物,便是其中簧片,自生火铳之所以能生火,便在于以机廓压此簧片,簧片受力回弹,再带动燧石……”

 “总之,这自生火铳造价之高,便在与此生火装置,他日只要大规模量产,必可大幅降低成本,就是比火绳枪造价更低也极有可能”

 朱朗对着二人讲解起燧发枪的点火原理,两人脸上大为震撼,一副我虽然听不懂,但觉得很厉害的模样

 二人对眼前的年轻藩王也是越加敬佩,眼前的桂王不仅礼贤下士,而且学识极为渊博,上到军国大事,下到火枪制造,简直像无所不知无所不闻

 二人心中也不禁感叹,怪不得朝中之人皆选桂王监国,桂王果然不是寻常人物

 朱朗看自己一番胡扯,当真镇住了眼前这里两人,心中也是不由有些自得,老子好歹也比你们多了几百年的见识,对付你们这两个萌新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过铭武说的也对,我朝军中的火器质量实在堪忧,各地卫所所造军器皆是敷衍了事,不堪使用者实多”

 “兵者,国之大事也,士卒战场拼命,若手中兵器还不堪使用,这便是拿我大明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日后我当建立军器制造局,派人专造火器,不仅是火器,军中兵刃甲仗也需专人督造,务必使我大明士卒兵甲精良,不落人后”,朱朗大手一挥,又是意气风发道

 “殿下圣明”

 两人齐齐开口,只是此次却是多了些真心实意的味道

 朱朗与两人胡乱扯了一通,又喝了一肚子茶水,便结束了今天的锻炼

 朱朗招呼了一声,便带着两人走回书房,却全然没有发现,一旁一直默默静听的李国用,眼睛忽然亮起一道精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