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萧林子

第一二五章密信

 广州府衙书房,灯台上三指粗的蜡烛静静燃烧,黄色的火光将室内照得一片明亮

 朱朗坐在书桌后,看向下方的李承志

 “密信写好了吗”

 “已经写好了”

 李承志恭声回道,而后便从袖中取出一张信纸呈上

 朱朗展开信纸,黄色的火光下照出纸张上的内容

 “五/二五/二,一九/一/一,一二/五/四,一二/一四/三”

 “五/二五/二,六/一八/四,一八/三六/三,一二/一四/四”

 “三/九/二,一九/一/一,一/三四/二,一一/九/二”

 “一九/二五/一,五/二五/二,一四/二八/二,一五/七/四”

 ……

 火光之下,密信上竟一个字也没有,全是一行行排列起来的数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朱朗脸上却是颇为平静,这并不是朱朗利用后世知识弄出来的什么独门秘法

 这一列列的数字,就是这个时代明军军中常用的加密方法,反切加密法

 这种方法最先由戚继光发明,最先是在南方开始用于抗倭,随着戚继光调任蓟镇,这种加密也开始在北方军中传播开来,到现在基本已经是明军中通用的军事加密方法

 所谓反切加密法,便是将每一个字分为声母,韵母,音调三个部分,分别进行加密

 其中声母有对应的声母诗,韵母有对应的韵母诗

 这声母韵母诗,实际上便是密码本

 拿到密信之人只要对照相应的声母韵母诗,再配合标明的声调,便能将密信一字字的拼出来

 戚继光为了使用这种反切法进行军事信息加密,特意编出了八音字义诗,令军中信使熟习,来完成军事情报的加密传递

 而戚继光所用的两首诗字义诗,应该也是反切加密法发明以来,历史上最早的密码本

 戚继光所用的声母诗为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韵母诗为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以密信中的第一字五/二五/二为例

 第一个数字五,便指的是声母诗的第五个字低

 第二个数字二五,指的便是韵母诗的第二十五个字西

 而第三个数字二,便指的是二声调

 在字义诗中取出相应的字后,便能拼出所对应的字,取低字的声母,西字的韵母,便能拼出di,再加上第二声调,便能得出敌字

 而五/二五/二,对应的也正是敌字

 这种反切加密的方法极为隐秘,除非敌方缴获了己方的密码本,获得了对应的字义诗,否则敌方就是缴获了密信,也根本不知道对方是在传递什么信息

 李承志看着监国殿下扫了一眼密信便放下,又是接着开口道

 “锦衣府中的字义诗刚刚换过,此次随行的文书房缇骑也安全撤入了城中,无有失踪之人,城外之人就是拿到密信,也绝对无法译出密信内容”

 “只要密信到了肇庆,那边的锦衣府便能按照先前定下的字义诗,将密信译出”

 朱朗放下信纸,揉了揉眉心,又是开口问道

 “此次跟随马宝出城的信使选出来了吗”

 “已经选出来了,一共五人,这五人皆是禁军士卒”

 “其中确定跟随马宝入营之人名为邓世通,如今是禁军中的五十人总旗官,其弟邓显义是禁军十人队队长,如今也在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