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萧林子

第二九三章渡江


 贵省乌江城,川省各将各自离去,城中也是忽然安静下来

 府衙之中,李承志正在禀报清军最近的情况

 自五月末播州城下一战以后,清军的动向便颇为古怪,整整一个多月,清军既没有再次聚兵攻城,也没有干脆撤离,只是将大军囤聚在娄山关之中,不知道到底是何用意

 朱朗令李承志探查清军动向,李承志在审问过一干俘虏的清军后,也是大致弄清楚了清军如此举动的原因

 李承志将手中的审讯结果递给朱朗,而后开口禀报

 “播州一战,禁军出城俘得正白旗牛录额真一人及数名骁骑校,臣多方拷问,已大致理清东虏此时情况”

 “据俘虏所言,东虏自击溃西军张献忠后,军中便已出现分歧”

 “东虏主帅豪格力主南下攻掠川黔,而东虏副帅尼堪却是认为西贼主力已溃,川省剩余之人再难成气候,要求豪格主力班师回朝”

 “两方争执颇为激烈,但终究豪格方是东虏主帅,以如今形势来看,应是豪格最终压制了尼堪”

 “但播州城下一战,清军失利后,如今清军之中恐怕是争执又起,是以清军举动才如此古怪”

 朱朗看了一眼手中厚厚的审讯记录,又是开口说道

 “这两人为何有此争执”

 “此事乃是清虏军中机密,那俘虏的牛录额真只是中层军将,亦是不知具体内情”

 “只是据那牛录额真猜测,清虏朝中似是有意召豪格班师回朝,而副将尼堪则欲趁机接替豪格主帅之位,夺下平川之功,是以也在军中推波助澜”

 “此时豪格尼堪两方皆欲争功,是以东虏军中才有此分歧”

 朱朗闻言,却是没有说话,只是将手中的信纸放下,而后便闭上眼睛思索起来

 朱朗不说话,李承志也是静静站在堂下,房间中一时间一片寂静,过得不知多久,朱朗却是忽然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轻声开口

 “看来清虏朝中,斗的比孤想的还要更激烈些”

 虽然那俘虏的牛录额真猜测的有理有据,但朱朗却知道,此事绝不是豪格尼堪,主帅副帅争功这么简单

 如今已是七月,如果朱朗记忆没有出错的话,明年三月豪格就会被多尔衮下狱,四月就会被多尔衮害死狱中

 此时清廷朝中召豪格回去,绝对不止是不想令其夺得平川大功那么简单

 清廷或者说多尔衮的真正目标乃是豪格,而豪格显然也是通过某些渠道,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所以一直坚持不肯回朝

 常人皆言大明亡于谠争,但谠争又岂是明廷专有,明廷有谠争,清廷同样也有谠争

 明廷谠争最多不过是文官互相掣肘,败坏事权,但清廷的谠争可就不是如此简单了

 清廷各方旗主各个手握大兵,一旦这些掌有兵权的八旗勋贵斗起来,必定是血流成河

 朱朗想到此处,眼中也是闪过一丝厉色,川省各方已经尽皆布置完备,有川省诸将搅乱后方,播州禁军步步紧逼,明廷此时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无非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既是如此,那有些事情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此事若是不成也不过是费些功夫,而若是能成,那此事的效果便不亚于从清廷手中再夺一省,甚至还要更大

 朱朗想到此处,也是不再犹豫,直接开口说道

 “将瞿阁老他们请来”

 李承志行礼退下,瞿式耜,贵省总督范鑛,郑文雄等人很快也被请至堂中,而堂中众人听得监国殿下竟欲渡江前往播州,所有人皆是极力反对

 朱朗看着下方齐齐劝谏的众臣,脸上也是闪过一丝无奈,朱朗眼中一转,便开口说道

 “川省虽已布置妥当,但川省诸将聚兵筹粮亦需时间,孤此时前往播州,正可吸引清虏主力,为川省诸将争取时间”

 “播州城数万禁军守御,这一月以来清军也再未敢攻城,城中禁军已足可护卫孤的安全,诸位不必忧虑太过”

 下方的瞿式耜闻言,脸上却是没有一丝犹豫,直接开口说道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播州已为战场,殿下万金之躯,此时绝不可入播州!”

 “此次召集川省诸将之事极为隐秘,莫说清虏难以知晓,就是清虏当真发现端倪,殿下也决不能以身犯险,殿下身负天下之重,岂可为这一城一地而犯险”

 下方郑文雄等人闻言,也皆是点头,而后也是再次再次跟随劝谏,令朱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