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萧林子

第三五七章铜料(第2页)

 宝钞已废纸,铜钱五花八门,不同成色的铜钱价值最大能相差十余倍,银两当然最好,但民间现在又到处闹银荒,根本没有足够的银子可供流通

 朝廷此时铸造新钱,并不只是为了获取铸币之利,同时还是为了稳定民间的货币经济

 朝廷以官仓米粮稳定钱价以后,朝中

一众阁臣也已经达成共识,都认为此时应当大量铸造新钱,以供民间流通

 场中一众阁臣皆是凝眉不语,朱朗正准备直接通过此事,但陈子壮此时又是开口说道

 “据锦衣府所查情报,如今琉球已被倭国暗中掌控,朝中驻军琉球,若倭国发兵来攻,该如何应对”

 这也是如今内阁诸臣最为忧虑之处,如今明廷大敌还是清虏,若是因为驻军一事与倭国挑起战争,那恐怕便得不偿失

 万历年间的战争虽然最终以明廷得胜告终,但倭国的实力亦给明廷留下了深刻印象

 倭国一朝能出动十数万大军,可不是琉球那等小国可比

 朱朗闻言,却是不以为意,开口说道

 “诸卿多虑了,倭国幕府承平数十年,马放南山,早已不复当年盛况了”

 十年前倭国爆发岛原之乱,九州岛上数万农夫百姓揭竿而起,为了平定岛原之乱,江户幕府前后征调了全国各藩十余万大军,却硬是攻不下只有几万人起义军

 在战争初期,聚集起来的幕府军甚至一度被起义军打得大败

 江户幕府最终借助荷兰人的炮舰断绝海路,又以十数万大军围城数月,一直围到城中义军粮饷断绝,这才终于攻破城池,平定了这场起义

 万历年间丰臣秀吉聚集十数万大军,便敢挑衅中原,数十年后德川幕府聚起十数万大军,却连一些农夫百姓组成的起义军都打不过,由此便可看出幕府实力的衰弱

 江户幕府在岛原之乱后,便立即发布了锁国令,如今幕府只想锁国禁海,关起门来维持住自己的幕府权势,哪还有胆子出兵外域

 “况且幕府如今虽是暗中掌控琉球,但琉球明面上仍是我大明藩国,我大明在藩国驻军,自是我大明与琉球的事情,与他倭国何干”

 下方群臣闻言,却仍是神色犹豫,一众阁臣皆是文臣出身,本能的便不喜欢妄动武力

 驻兵海外之事对他们来说从无先例可循,也不知道后续会引起什么变化,因此本能的便想要反对此事

 朱朗见得下方瞿式耜等人仍是不肯开口,又是开口说道

 “纵是退一万步,倭国当真出兵又如何”

 “若倭国当真出兵,大不了便把琉球这一部人马撤回便是,倭国当年出打的是朝鲜,难道倭国还敢出兵来攻闽省不成”

 倭国当年窥伺大陆为什么选择从朝鲜进攻,因为朝鲜与倭国就隔着一个对马海峡,中间有对马岛可供中转,倭国想要出兵大陆,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朝鲜

 朝鲜如今已经成了清廷属国,倭国纵是出兵朝鲜,朱朗也根本不在乎

 以此时的航海水准,连明廷都做不到跨海运输大军,倭国若是想要跨海攻击闽省,那只能是自寻死路

 此时明廷已经退至南方,无论倭国有什么反应,都根本影响不了大明朝廷

 至于倭国是否有可能因此和清廷联手,那就更是天方夜谈

 弘光隆武时,明廷也有人前往倭国请求幕府出兵,但江户幕府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明廷当年想要倭国出兵,不过是妄想罢了

 江户幕府不帮大明,也绝不会去帮清廷,因为无论帮谁,对远隔一片大洋的幕府来说都没有任何好处

 众臣听到此处,也终于是同意了此事,既然倭国无论怎么折腾,都影响不到此时的大明,那便且由监国殿下去闹吧

 琉球倭国隔海千里,他们现在也实在没心思去管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了

 御苑书房,朱朗坐在桌后,正在查看锦衣府整理出的琉球情况

 先前锦衣府呈报的乃是琉球的大体情况,明军攻破福州后,除了三位使臣没有妄动,其余随行的通译等人,却尽皆被抓到了锦衣府中

 锦衣府在拷问过这些内部人员以后,终于获得了此时琉球内部的真实情况

 朱朗看完锦衣府的情报后,也是眉头微皱,若按情报中所言,琉球如今除了明面上还是一个王国,在暗地里却早已经被萨摩藩彻底掌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