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占鹊巢堂燕归来

第337章 迁都许昌,我刘备乃中原之主!曹操:竟不给我得陇望蜀的机会?(第2页)

 “这下一步,你看孤当如何行事?”

 老刘还未被胜利冲昏头脑,酒过三巡之后,笑问向萧方。

 “大王的目标,自然是一统天下,那么接下来用兵,无非是北上灭袁,西进灭曹。”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中原诸州连年遭受战,经济凋敝,百姓困苦,现下大王首要做的,自然是召集流民,安抚百姓,休养生息。”

 “而兖豫等诸州,先为曹操所有,后又为袁绍所占,现下二贼虽已退走,但各州忠于二贼的残存余孽不在少数。”

 “除了恢复经济之外,大王还要花些心思,剪除这些袁曹余孽,以确保将来大王灭二贼时,不会有后顾之忧。”

 “再者三军将士连年苦战,虽然胜仗是一个接一个,但体力精力也已到了极限,需要好好休整。”

 “除此之外,还有数万伪魏降军,也需要大王整编,好为我所用。”

 “总之现下我们虽已饮马黄河,但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现下谈伐袁或是灭曹还为时尚早。”

 听得萧方于大局的分析,刘备若有所思,神色愈发冷静下来。

 半晌后,刘备重重点头:

 “景略所言极是,中原诸州先有袁曹之战,今又经楚魏之战,确实也需要休养生息了。”

 “那就依景略所说,暂缓用兵,以安抚人心,恢复经济,休整士卒为重吧。”

 老刘对萧方也是从谏如流,当即采纳了他的提议。

 于是在当晚的庆功宴后,刘备便传下诏令,各部兵马停止攻势,止步于黄河南岸。

 伐魏的战争,就此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首要之事,自然便是迁都了。

 先前定都于寿春,只是考虑到寿春位于荆扬徐三州之中,既方便对三州掌控,又方便于北上用兵。

 现在中原已收复,老刘的都城,肯定不能再停留于南方,北迁势在北行。

 原本洛阳乃大汉东都,迁都洛阳在政治人心上,有着巨大的号召力,自然是首选。

 不过考虑到洛阳向西离关中太近,向北与河内郡只一河之隔,容易同时受到曹操与袁绍两面威胁。

 定都洛阳,就要分出重兵,来确保其西北两面的安全。

 天下未定,大楚宝贵的兵力,自然要用在扫灭袁曹上,而非拱卫都城。

 故权衡再三之后,在萧方的提议下,老刘还是决定把都城,迁至了许昌。

 毕竟许昌的政治地位,虽然比之洛阳长安不如,比先前天子在时已大幅下降,但其地位还是远在寿春之上,对中原还是有相当的号召力。

 此外定都许昌的话,北面有洛阳,陈留等重镇做为缓冲区,安全性大大增加,便不必部署重兵拱卫。

 至于许昌附近方便屯田,漕运这些优点,那就不必多说了。

 考虑到种种优势,刘备欣然采纳萧方提议,下诏将楚国国都,正式迁至了许昌。

 入冬时分。

 大楚王后世子,文武百官,尽皆迁至许昌。

 …

 益州,葭萌关。

 数以万计的曹军士卒,正由北而来,源源不断的开至关城之下,开始逼关下寨。

 中军大帐内。

 曹操正紧盯着蜀中地图,部署着攻取蜀地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