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暗投明鲸二歌

第一百三十六章 庐江攻略,能人刘馥(第2页)


说鲁肃好为奇计,可并没有什么相关事例。

 如今一看,鲁肃却也是一流谋士的水准。

 只不过是在碧眼儿麾下被耽误了,硬生生从一个进攻谋士变成了防守型统帅。

 说到此处,他便对刘备笑道:

 “子敬此策极佳,若取庐江,当计子敬大功!”

 刘备见二人几句话就勾勒出了取庐江之策,自是满意笑道:

 “自如军师之言,吾观子敬此计,若能取庐江,自是大功一件。”

 而鲁肃见得二人如此,不由一阵感慨。

 刘备有识人之明便罢,秦瑱亦是个慷慨大度之人。

 如此举动,把自己的功劳移到二线,反倒把他的功劳着重强调,可见其着力提拔之心。

 这两个君臣如此,谁又能不效死力?

 当下,他自是再度拱手谢恩,连道过赞。

 随之二人又根据这个基本策略谋划了一番,最终定下了一个完整计策。

 先用梅成获取刘勋信任,然后再通过诱饵调动刘勋兵马,最后夺取庐江全境。

 秦瑱负责大体局面把控,鲁肃则是准备在巢湖把刘勋的水军给留下来。

 唯一的问题,就是引诱刘勋前来的钱财与物资从哪里来。

 不过秦瑱对此却表示,这个不急,他会搞定。

 刘备也知道秦瑱的本事,自也不再操心。

 终究是要慢慢谋划的,有秦瑱把控,他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治理民生上面。

 众人如此谈了许久,刘晔这才姗姗来迟。

 在知道二人背着他偷偷谋划了一个大计之后,刘晔又是笑道:

 “子敬倒是干练之才,才来一日,已得大功一件!”

 他听罢二人谋划庐江之计,自是暗道可行,实际上他也在准备帮老刘谋划刘勋,只是没想到秦瑱和鲁肃这里先提了出来。

 而这些计策大差不差,二人已定,他自然没啥意见。

 又听秦瑱言说让他前往许都出使,刘晔心想这军师当真不把他当人看,这才回来几天,又要他出一趟远门?

 不过心中虽有些埋怨,但他还是欣然领命的。

 毕竟,去许都可不单是出使,面见天子可谓好处多多。

 指不定刘协一个高兴,再给他爹封个散官做做,自也是光耀门楣之事。

 然则思虑之间,刘晔又给刘备提了一个问题,这一趟他前去,刘备是想达成什么目的?

 换句话来说,刘备想用玉玺交换什么职位!

 因为刘备才在去年年末,被曹操表奏为豫州牧,可现在刘备的地盘却横跨扬州、豫州二地。

 似沛国汝南等地,刘备占据合情合理。

 可九江以及庐江那几个县,却不在刘备的管辖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要想名正言顺的待在淮南、夺取江东,最好的办法是转为扬州牧。

 那样的话,刘备南下江东就有了大义支撑。

 但这样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刘备转成了扬州牧,那沛国、汝南等地又变成了刘备的管辖范围之外。

 故而两全其美的办法,是让刘备麾下之人担任豫州牧,刘备自领扬州牧。

 而谁担任豫州牧同样也是一个问题!

 州牧不是说表就表的,资历、名声缺一不可!

 刘备麾下众人几乎无人可领州牧之位,即便秦瑱和关羽、糜竺也不够资格。

 秦瑱是因为之前没有太大官位,关羽、糜竺则是更不显其名。

 除了二人之外,张范、郑浑倒是够资格。

 但这二人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刘备的人。

 因而刘晔出使之前,必须先确定刘备的意向。

 但刘备对此,也是一阵苦恼,不知谁人最为合适。

 可这时,秦瑱却对刘备笑道:

 “既是无人可用,我军便可招募,我荐一人,或可一用!”

 刘备闻之,自是忙问何人。

 秦瑱顺势就对刘备笑道:

 “其人算起来,亦是主公同宗,名为刘馥,字元颖

,乃沛国相县人,如今于淮南避祸,正当请来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