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暗投明鲸二歌

第二百八十八章 非臣之道,董承密谋(第3页)

 如此说了一番,他犹豫了一会儿,又道:

 “孩儿听闻父亲有意迁都......”

 砰!他话音未落,曹操便一巴掌拍在了案桌上怒喝道:

 “荀彧可恶,吾以汝奉之为师,乃为学圣贤之道,安得让汝参国事?”

 “今番可是荀彧令汝前来劝解?”

 言语之间,他一双虎目瞪着曹昂,满是不善之意。

 曹昂一听,扑通一声便跪到在地道:

 “大人息怒,此言却非令君告知。”

 “乃因今日于外听得众人商议,却与令君无关!”

 “只是孩儿思虑,民生如此多艰,迁都之事劳民伤财......”

 “孺子也得劝吾重国事耶?退下!”

 曹操没等其说完,又是一声怒喝,将曹昂喝得低下了头去。

 没等他道歉,便见曹操负手起身,一脸冷漠道:

 “昔日让汝从秦子瑄而学,实吾之过!”

 “本意以荀文若教汝治国之道;此人亦是颇有心机。”

 “彼等实非名师,汝此番也莫再学!”

 “只管于府内治经,来日吾亲自为汝再择良师。”

 “除此之外,一概莫言,不然为父饶不得你!”

 言罢,他便气冲冲的朝着内院行去,独留曹昂孤零零跪在原地。

 而同一时间,董承回到家中,即闭门不再见客。

 未防曹操探视,他只在白天读书,直至深夜方才取来袍服玉带细细观察。

 如此反复看了一遍,未见其上有何异常之处。

 董承见状,不由思虑刘协让他回家细观,其中定然有异。

 可眼下情况,如果太过明显,别人定能看出异处。

 所以刘协想传达的意思应该比较晦涩。

 于是他便将衣服细细拿在烛火之下观看,反复寻找。

 岂料看了半天,都没看出异常,直到灯火落下,烧着其背,董承急忙拭之,方才发现其内之物。

 他急取刀拆开视之,便见刘协手书血字密诏。

 再观其上之言,董承并没有演义中的伤感,反倒大惊失色。

 因为他没想到这小皇帝年纪不大,胆子却不小。

 竟然敢暗戳戳让他纠集义士密谋曹操!

 可现在他手里并无兵马,如何才能谋划老曹?

 思来想去,他又将自己心腹吴硕唤来商议道:

 “今曹操乱政迁都,天子有意名吾等共谋曹操。”

 “然则吾麾下并无兵马,不知何人可用?”

 吴硕一听,也觉兹事体大,连忙道:

 “长水校尉种辑,乃从董公而来,或可参事。”

 长水校尉,乃北军八校尉之一,现掌许县宿卫禁兵千人。

 董承闻之,连忙摇头,直接言道:

 “曹贼兵数万,千余兵马无济于事。”

 吴硕又想了一会儿,又给了一个建议道:

 “偏将王服,手握兵马,应可助之。”

 “王服可也,然则兵马仍嫌不足!”

 董承背着手走到了窗边,幽幽叹道:

 “若能得外力助之,或可成事!”

 吴硕见他这般,考虑一会儿,便道:

 “吾闻刘征东陈兵数万于汝南之地。”

 “领军者关羽,昔日夺玉玺而还,实为当世猛将。”

 “今曹贼既要迁都,我等不妨遣人前去将诏与之。”

 “令之进兵,里应外合,则大事可举!”

 董承听到关羽二字,不由沉思了片刻,如果可以,他是真不想和这些诸侯牵扯。

 毕竟老曹掌权,就是他当初玩脱了。

 可现在观周围局势,似乎唯有关羽一人离得最近。

 从汝南率兵前来,如果顺利,十天之内便能抵达。

 如此思虑一会儿,他便点了点头道;

 “也罢,便依汝言,不过此诏私密,不可与之!”

 “可速遣人前去知会关羽,让此人见机行事!”

 吴硕听得其令,当下不再犹豫,便回府内布置。

 次日清晨,即令人带着密信朝着汝南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