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三教合一 至道真人(第2页)
再往上走。
半个多钟头后。
一座巍巍庙宇出现在众人视线中。
只是……
远远看了眼,几人脸上皆是难掩古怪。
说是道教宫观,偏偏外墙呈现绛红色,这分明是佛教寺庙才有的特征。
说是佛寺,但在通往宫观的毕竟之路上,又矗立着数座牌坊以及石蟠龙柱,这又是儒家文庙才有的格局。
“三教合一?”
杨方挠了挠头,饶是见多识广,一时间也不禁满头雾水,挠着后脑勺,目光下意识飘落在陈玉楼和鹧鸪哨身上。
“还真是。”
陈玉楼很自然的接过话。
“自姜子牙在拔仙台封神,太白山自此成了道教天下,历代修道之人无数以计。”
“汉祀谷春神,魏晋时归入道教派,唐朝时,终南道教到达鼎盛,一直到宋元时才渐渐衰落。”
“至于佛家昌盛,则要追溯到北魏灭佛时,关中僧人逃入此间,渐渐有了香火,直到唐时,在此为玄奘法师修建西铭寺,到了武周年间,太白山已经成了佛教圣地。”
“儒家的话,还得往前追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道,孔子被尊为圣人,太白山诸庙中便有了孔圣人像。”
“到了唐朝,韩愈尊儒排佛,多次登临太白山,山上文公庙其实就是为他所修。”
“因此种种原因。”
陈玉楼笑着摊了摊手,“太白山上,儒释道三派共存。”
“眼前这座太白庙同时具备三家风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三教同流、共存一山的情形并不罕见。
南岳衡山、崆峒山、岳麓山、游子山,都是如此。
只不过,三教一庙却是算得上罕见。
眼前这座三圣殿,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外,最为出名的当属悬空寺,本名玄空阁,玄取道门教理,空为释家法理,阁则为儒家所有。
既有释迦殿,又有太乙殿和三教殿。
真正是三教合一。
“三圣同处一庙,共郷香火,这倒是闻所未闻,走走走,各位,一定要进去瞧瞧,长长见识。”
听过这番解释。
杨方搓了搓手,已经跃跃欲试。
“那肯定是要看看去。”
说话间。
一行人穿过牌坊群,远远便看到门楼之上三圣庙三个墨字。
笔走龙蛇。
气势煊赫。 
一看就是出自名家手下。 高门外,一左一右,矗立着两尊石狮子,刻的更是栩栩如生,口中衔珠,顾盼生姿,如同活的一般。
口中石珠,已经被人摸得光滑如镜。
石皮下露出一层淡淡的青光。
“嚯,还是北宋的东西,算是少见了。”
杨方也上前摸了一把,只觉得石珠温润如玉,入手质地细腻,性质温良。
被他轻轻一推。
石珠顿时在口中来回转动,发出一阵清灵的响动。
“咋,你小子难不成还想把它给搬下山?”
见他爱不释手的样子,老洋人打趣道。
“不是,这可是道门圣地,你小子别乱说。”
杨方吓了一跳。
哪还敢乱摸。
走到门前,抓起铜环轻轻撞了下。
不多时,一个道童将门从里打开,好奇的打量了一眼几人。
因为大雪封山。
已经许久不曾有香客上山。
而且看他们的样子,似乎也不像山中隐士,明显有些摸不着身份。
“你们找谁?”
“小真人,我们是山下香客,途径大庙,特来烧一炷香。”
陈玉楼拱了拱手,轻声笑道。
那小道童被真人两个字吓得不轻,脸庞涨得通红,连连摆手。
“叫我青栩就好。”
说话时,似乎怕他们难以理解,还不忘拿手在雪地上写了出来,随后才将大门打开,让开半步。
“既是香客,进来吧。”
“不过,庙里规矩,后院山里是师傅清修之处,还请不要贸然过去。”
小道童也就四五岁,但口齿伶俐,待人接物颇有一套。
估计在山上待的时间不短。
陈玉楼点点头,“小道长放心,我们就看看,自会遵守规矩。”
说话间。
一行几人顺次入内。
三圣庙修建于北宋年间,后毁于战火,又在明初重建。
只不过,道门历经几次兴衰,尤其是如今民国,四处战祸,也就是钟南山长白峰尚可,秦岭大半都被山匪贼寇占据。
这座宫观年久失修,早已不复往日繁景。
全靠香客接济。
而今,观内也就一个老道带着两三个小道童,除了青栩外,他还有两个师兄。
都是老道从山下捡来。
这年头人命如草芥,路边多有冻死骨。
山下农户,或是跑荒逃难的饥民,无力豢养,要么送去大户人家为奴为仆,要么就找寺庙宫观,送去出家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