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总算开窍了(第2页)

 可如果不催款,如果ta倒了,市府又一分钱拿不到。

 突然,林副市长想起了什么,问道,

 “胡先生,据我所知,你在wwa订购了高达2000万米元的货物,合同已经签了。现在,你向各大工厂下的订单,好像是挪用的这笔款子。wwa的货到以后,你如何支付?”

 “这个简单,因为一个月内,我就能收回大部分的款项,咱们做生意,讲求的就是转的快!一笔钱,在ta的手里,每个月至少可以转两圈。”

 胡振华看着林副市长,笑道,

 “您一定能理解资金周转速度快的好处吧?”

 林副市长当然理解,别说是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也知之甚详。

 魔都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商贸发达,其生产总值,几乎是排在他后面第二到第八等七个城市的总和。

 魔都的经济发达,得益于开放的环境,及先进经营理念的输入。

 其实,资金周转率,并非舶来品,在《史记·货殖列传》就有记载。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词语,也是形容资金周转率的:薄利多销!

 何谓‘多销’?

 就是卖的多!

 如何才能实现卖的多?

 答案是薄利,卖的便宜,资金转的就快!

 就比如你有100块钱,做的是萝卜生意。每天,你都会进100块的货,当天卖完。

 这样,你的月周转次数就是30次,假如每天的利润率是10%,30天累积下来,月利润率就是300%。

 这是不是就薄利多销,用有限的资金,实现高周转。

 后来,你的生意扩大了,每天要进1000块钱的货。

 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是有限的,这么多的货,不可能一天卖完,也许是两天。

 这样一来,你的月周转次数就变成了15次。

 如果资金扩大到元?

 月周转次说不定会变成5次。

 林副市长看着老胡,心中同样有这样的疑问,

 “胡先生,同安在资金量高达4000万大洋,真的能够实现每月2次的周转?”

 这方面,胡振华不想过多解释,笑道,

 “林副市长,请拭目以待!也就一个月的事情,期满后,同安的利润翻一倍,市府收到的税款,同样如此!”

 胡振华的说法,等于是丢了一个选择题出来:如果现在能够收到100块的税款,那么一个月后,有可能收到200块。

 如何选择,令林副市长陷入两难,但很快他就从胡振华的节奏里跳了出来,

 “胡先生,市府资金短缺,怎么办哪?”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既要现在的税款,还要一个月后的双倍。

 胡振华端起茶杯,呵呵呵。

 他的心里问候林副市长祖宗十八代。

 胡振华想了想,说道,

 “ta公司理解市府的难处,我有两个方案,一,市府向洋行贷款,二,市府为ta公司提供担保,我们拿到贷款后,可以酌情先行支付购地款!”

 林副市长意味深长地看着胡振华。

 转眼间,主动权又回到了老胡手里。

 贷款,怎么可能?

 市府的还有信用可言吗?

 没有信用,担保更是无从谈起。

 胡振华给出的根本不是解决方案,而是在打市府的脸。

 “胡先生,ta公司财大气粗,难道抽出三五十万都不行吗?”

 胡振华闻言,握紧了拳头,他很想把手中的茶水泼到这个可恶官僚的脸上。

 这么做的后果是,ta有可能会被查封,资金也会被冻结!

 忍!

 只能忍!

 胡振华松开拳头,看向万玉民,说道,

 “万先生,您看,ta向江防司令部的捐赠,能否延后一下,毕竟市府的确困难?”

 万玉民的脸顿时黑了下来,他此次前来,是为了将捐赠的时间表提前,现在倒好,一分钱没拿着,还要延后!

 “胡先生,你的意思是说,江防的重要性,比不上市府吗!”

 胡振华怒了,愤然站起,瞪着两个官僚,喝道,

 “你们都重要,就ta公司不重要!我这么说,二位是否满意!”

 胡振华走到窗边,点上一根烟,眺望远景,只有这样,他才能压下心中的怒火。

 街道上,船票险的退款依旧在继续,长长的队伍,延绵数百米。

 突然,胡振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郝三哥!

 昨晚的报纸,对郝三哥的刺激很大,他头一次动了自己当老板的心思。

 郝三哥整天东奔西跑,消息还是很灵通的,今天一大早,他路过厚生机器厂,发现那里要发外包,帮忙打磨垫片。

 昨晚,厚生机器厂的严福生回去后,连夜开会,商讨扩大产能之事,为了集中力量,凡是能外发出去的,本厂一概不再自己负责。

 打磨垫片,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只需要将垫片周围的毛刺打磨干净就行。

 郝三哥亲自试了一下,打磨一个垫片,大概要十分钟左右,厚生机器厂给的报酬是1个铜板。

 如果熟悉以后,8分钟可以打磨一个垫片,按照一天干12小时计算,一天可以打磨72个垫片。

 大洋和铜板的兑换比例,原来是1:100,后来国府发行金圆券,收缴民间贵金属,造成白银短缺,因此,大洋升值,和铜板的兑换比例变成了1:150。

 也就是说,一天的收入,起码有半块大洋。

 干一个月,就是15块大洋,这可是纯收入,不用给车行交份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