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页)

 “行,就按程爱卿说的办,不过你得好好干,给大伙儿当个好榜样!”太宗说着,手里还拿着块西瓜啃个不停,红色的果汁顺着嘴角流下,显得颇为狼狈,但他却毫不在意,一脸享受的模样。 

 李清歌领了命,心里头其实有点小不乐意。她暗暗嘀咕着:“唉,这被迫营业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我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地当个闲人,李世民这家伙怎么就不肯放过我呢?想想以前咸鱼一样的日子,多逍遥啊,现在却要每天早起晚睡,累得跟狗似的!” 

 “以后啊,我的宝贝东西再也不能随便拿出来显摆了,不然李世民又得让我满世界推广,这日子就没完没了了,我非得成个农业专家不可。”李清歌在心里吐槽个不停,但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的,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 

 …… 

 看着李清歌这副口是心非的样子,太宗也是哭笑不得,懒得跟她计较这些小事儿。他心里头有更大的烦心事呢,眉头紧锁,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 

 “唉!”太宗又叹了口气,进了府邸之后,这叹气的声音就没停过。他坐在凉亭的石凳上,目光呆滞地看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人生问题。 

 李清歌一看太宗这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头也犯嘀咕。她心想:“李世民今天这是咋了?从进门到现在就没见他笑过,肯定是遇上大麻烦了。” 

 她想了想最近发生的事情,突然恍然大悟:“听说高阳公主昨天被囚禁了,该不会是她和辩机和尚那点破事被捅出来了吧?” 

 再看看太宗那张愁云满布的脸,李清歌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猜测。她心想:“十有八九就是这事儿。李世民那么宠高阳,不是大事儿哪会轻易囚禁她啊,肯定是这事儿败露了。” 

 太宗见李清歌这么快就猜到了自己的心思,心里头也是暗暗佩服。他心想:‘这小子真是聪明绝顶啊,我只不过囚禁了高阳,他就能猜到其中的隐情。要是他能把这股子聪明劲儿都用在国家大事上,那该多好啊!’ 

 太宗又叹了口气,不过这回李清歌可没猜透他为啥叹气。她心想:“他们俩那点事儿有啥好愁的?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愁也没用啊。” 

 “高阳都被囚禁了,辩机和尚也跑不了,谁让他胆子那么大,敢跟公主私会呢。”李清歌在心里默默吐槽着,“可惜啊辩机,这事儿关乎皇家颜面,只能秘密处理了。这样一来,高阳的名声或许还能保住。” 

 “这事儿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何必整天唉声叹气的呢?难怪他活得那么短,贞观二十三年就没了。”李清歌在心里默默评价着太宗的寿命问题。 

 太宗一听李清歌这话,前半截还挺赞同的,但听到自己寿命的时候,心里就不是滋味了。他想起李清歌以前就说过自己活不到贞观二十三年,当时没当回事儿,现在一听这话,心里头就泛起了涟漪。 

 “我才三十一岁啊,正值壮年呢,本来以为自己能再活个几十年呢,没想到竟然只剩下二十一年了。”太宗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自己的寿命,不禁感到一阵恐惧。二十一年啊,听起来挺长的,但一想到自己终将离开这个世界,那种恐惧感就油然而生。 

 不过太宗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他心想:‘不管这预言是真是假吧,反正从现在开始我得更加勤奋才行了,得把剩下的时间都活出价值来。’ 

 太宗自己给自己打气呢,而李清歌这边又开始琢磨起太宗的生平来了。她心想:“太宗这家伙虽然有时候优柔寡断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个厉害的皇帝。用二十年的时间就开创了大唐的盛世局面,让那么多国家都来朝拜他,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可惜啊可惜,晚年的他有点荒唐了,竟然迷信起仙丹来了,想长生不老。结果呢?还不是因为这个荒唐的原因早早地就走了。”李清歌在心里默默评价着太宗的晚年生活,“命运这东西啊,真是难以捉摸啊,人力再大也改变不了它啊。” 

 太宗一听李清歌这么评价自己也是一愣,没想到自己晚年的荒唐事儿竟然都被她看穿了,而且还说得这么直白。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这辈子的功过是非也确实如此啊!他苦笑了一声,对李清歌说道:“你说得对,命运这东西确实难以捉摸。不过我还是想尽力去改变它,哪怕只是一点点。” 

 李清歌看着太宗那坚定的眼神,心中也不禁涌起了一股敬佩之情。她心想:“是啊,命运虽然难以捉摸,但只要我们尽力去拼搏、去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李世民瞪大眼睛看着李清歌在沐浴,惊讶于她的博学多才,心里却不免暗自惭愧。清晨的阳光透过轻纱窗帘,洒在李清歌湿漉漉的长发上,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辉,更显得她肌肤如雪,清丽脱俗。 

 “不行不行,我既然提前知道了这些,将来老了,可千万不能重蹈覆辙,任由身体衰败。”李世民心中暗想,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人人都怕死,更何况是帝王呢?明知天命难违却偏要与之抗衡,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唉!”不知不觉中,李世民又叹了口气,那声音低沉而悠长,仿佛承载着无尽的烦恼。 

 “希望我以后能清醒点,别糊里糊涂地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心里默默念叨着,因为分心,又叹了口气,那气息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迷茫。 

 “陛下似乎有心事?”李清歌听到他的叹息,好意地问候,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想吐槽。她微微侧头,发丝贴在脸颊上,显得有几分俏皮。【唉声叹气的,李世民难道是专门用来叹气的吗?真是奇怪!就算是为了高阳公主的事,也不至于这样吧,牺牲小的保全大的,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啊。陛下的心志怎么这么脆弱呢?坐在皇位上好像很憋屈的样子,我怀疑他不是吃了什么仙丹出问题,而是被愁死的。】 

 李世民的脸色微微一沉,他虽然性情温和,但也忍受不了别人总是提起生死这样忌讳的话题。关于生死,每个人都避之不及,李清歌这样说,确实让人恼火。 

 “今天早上早朝,确实有几件棘手的事情。”李世民想了想,决定告诉李清歌,希望她的博学能给自己一些帮助。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疲惫,仿佛真的被那些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臣的言辞能稍解陛下之忧,臣愿洗耳恭听。”李清歌回答得很客气,但并没有直接承诺会帮忙解决,只是让李世民能倾诉心声。她的话语温柔而坚定,仿佛一股暖流,缓缓流入李世民的心田。 

 李世民愣了一下,最终还是如实相告。“我昨天看了奏章,得知东瀛的遣唐使在我们大唐境内胡作非为,京兆尹和各地方官呈上来的奏报,都详细描述了他们的恶行。”说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那气息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怒。 

 “他们说东瀛人欺压百姓,霸占良家女子,动不动就殴打他人,吃饭不给钱,导致民怨沸腾。这样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京兆尹却拖到今天,人命关天的大事才上报给朕。”李世民说到这里,已经带上了怒气,他的声音微微提高,显然对这件事情感到极为不满。 

 听到这里,李清歌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她紧握着拳头,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作为现代人,她对东瀛的印象极差,亲身经历过他们欺压国土的历史,那份痛苦至今仍刻骨铭心。 

 【呸!李世民表面上那么强悍,竟然任由别的国家欺负我们大唐的百姓。小国臣服于我们本就容易,怎么对东瀛就这么束手无策呢?大唐正值盛世,国力强盛,而你李世民,作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君主之一,竟然甘心忍受倭寇的侮辱,真是让人失望透顶!东瀛人不过是来学习交流的,他们何德何能,值得你如此偏袒?你却不顾百姓的疾苦,真是悲哀!】 

 李清歌虽然怒不可遏,但还是强忍住了情绪,行礼说道:“此事还需陛下圣裁,但关乎国家尊严,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一把利剑,直指问题的核心。 

 即便没有听到李清歌的心声,李世民也能感受到她的愤怒。听到她的话后,李世民心中的愧疚感更加深重。他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刚成为皇帝时,他誓言要安民富国,让万邦来朝。可现在的状况却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这让他非常痛心。他暗暗发誓,决定不再草率行事,一定要公正处理这件事情,不能让外邦看笑话。 

 “我已经大致了解了情况。”他自言自语般地对李清歌说了一声,然后示意小太监摆驾回宫。他的心绪纷乱,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他走在长长的走廊上,脚步沉重而坚定,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搏上。 

 李清歌生平第一次失去了躺平的心态。对于倭国的事情,即便是她这样咸鱼性格的人,也想知道最终的结果。她站在朝堂之外,目光坚定地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门,仿佛要将所有的忧虑和期待都凝聚在那一点上。 

 第二天早朝,李清歌早早地就到了。她不是来探听消息的,而是想亲眼目睹李世民如何处理这件事。她坐在朝堂的一侧,目光炯炯地望着李世民,仿佛要用眼神传递出自己的期待和信任。 

 李世民为了审理此案,特意召见了京兆尹。“微臣王守志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京兆尹王守志初登朝堂,惶恐地跪倒在地。按他的品级,本不该列席此等重要的场合,但李世民为了表明对此案的重视,特意将他召来。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王守志,你身为京兆尹,为何对此等恶行拖延不报?你可知,这关乎我大唐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危?” 

 王守志浑身一颤,额头上的冷汗涔涔而下。他哆嗦着嘴唇,想要辩解,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惹怒了皇上,惹怒了这位一向以仁政著称的明君。 

 李世民看着王守志的窘态,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怒声道:“来人啊!将王守志押入天牢,待朕查明真相后,再作处置!”他的声音响彻朝堂,震得群臣心头一颤。他们知道,这次皇上是真的动怒了。 

 李清歌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她既为李世民的果断和威严所折服,又为那些受苦的百姓感到痛心。她知道,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而结果,将关乎大唐的命运和百姓的安危。她紧握着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关于东瀛那边派来咱们大唐的使者,王守志啊,你仔细查清楚了吗?”李世民稳稳地坐在龙椅上,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过殿下群臣,最终定格在王守志身上,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守志一听这话,吓得浑身一哆嗦,仿佛被寒风拂过,赶紧跪倒在地,声音都颤抖了:“陛下,东瀛的使节在我们这儿待了一年多了,他们平时确实有些小动作,但我觉得都是些小事,就没深究,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算了。” 

 李世民一听,火气更大了,眉头紧锁,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心想,这些东瀛使节竟然敢在我们大唐的地盘上欺压百姓,到了你这京兆尹眼里,怎么就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了呢?难道你不知道,民心乃国之根本,岂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