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世间一点咸
第383章 传承下来的祥瑞(第3页)
法正说罢,躬身再拜刘备。
他想了想,还是一针见血指出现在不是考虑别的事情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把名号给定下来。
最⊥新⊥小⊥说⊥在⊥⊥⊥首⊥发!
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再拖下去就会人心不稳。
哪怕放慢统一天下的步伐,也要先即位为天子,不然用什麽名义去讨平雍丶凉丶益三州,以及安抚羌胡,使他们不再跟着利欲薰心的人造反。
到了这一步,只需重新设立朝廷,许多不服的诸侯,不说望风而降,也可手握大义去瓦解对方人心。
刘备思索着法孝直的话,发现他的想法与荀文若丶荀公达丶郭奉孝丶鲁子敬丶周公瑾等人如出一辙,都是劝他早日登坛为帝,早正号位。
甚至还极其隐晦的上书,称各处看到了祥瑞,有山中隐士观见瑞气祥云,氤氲于九霄之上,或将有麒麟丶龙凤而出。
不久又有百姓从田地里发现一麦两穗之异事,一时之间流传天下。
故有星象与方士解惑道:“此乃有王者布德天下,将致太平盛世之象。”
虽说看见这些发现祥瑞的上奏,让刘备有些哭笑不得。
但这却是东汉立国以来,在儒学的薰陶下必不可缺少的东西。
王莽复古固然失败了,但他所追求的太平世,依旧被儒家传承下来,并且通过大汉延续至今。
而天下太平的象徵除了制礼作乐,那就是祥瑞,儒士们始终相信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有资格得到祥瑞。
汉王平定天下,治理百姓的行为,以及不享受之心,又恰好符合许多儒士心中的王者形象。
且汉王又是卢公与康成公的亲传弟子,在这种情况下,北海的诸多儒士纷纷行动,好让即位天子亲近儒家。
谁叫此刻的儒家义理虽被抬得很高,却已经很难影响朝堂了。
毕竟在天下大行其道的,是更注重灵活实用典籍的士人,并非重视礼教,推崇德治与仁政的儒士,换谁谁不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