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赋任葭英

第七十五章 朕意已决,择日西征(第2页)

 冬月初六日,皇帝拓跋嗣驾崩。因为太子拓跋焘早就执掌国事,因此政权顺利嬗递,朝中风平浪静。 

 拓跋焘继位的下一月,拓跋焘尊先皇拓跋嗣为明元帝,亡母杜氏为密皇后。随后,拓跋焘又册封杜氏的兄长杜超为阳平公,还将南安长公主拓跋殷下嫁于他。 

 先皇谨遵“母死子贵”的成规,赐死了拓跋焘的生母,但他却想把他的舅家抬举起来,来告慰亡母的在天之灵。 

 这还不够,再过了几日,拓跋焘又拜杜超为驸马都尉,位大鸿胪卿。 

 一时之间,杜超大受宠遇,朝中大臣对此也颇有意见。有人私下里流露出担忧,拓跋焘却不以为然,自信能掌控全局,不致让外戚干政。 

 没奈何,既然皇帝充耳不闻,众臣们也觉多说无益,只得转开一双双红眼睛,将矛头对准其他宠臣。 

 他们很快确认,除了杜超以外,便数升任为左光禄大夫的崔浩最为受宠。 

 正直,遭人怨;多才,则招人嫉。 

 崔浩何等精明,一听闻流言蜚语,便知他受人排挤,为人暗恨了。于此,他也有一番应对之策。 

 不日后,崔浩向皇帝叩首:“当年贾谊在汉文帝时,受到周勃、灌婴的排挤,被贬作长沙王太傅,后人多为他鸣不平。臣却想说,尽管如此,文帝也依旧是圣主。” 

 很显然,那时的他,既是在请辞,又是在表态。 

 见崔浩知进退明分寸,拓跋焘心里很舒坦,便顺势罢黜了他。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拓跋焘在罢黜崔浩官职时,保留了他的公爵身份,以待日后起用。 

 崔浩还记得,赋闲在家时,他一直清静自守,修身养性,从无半分怨言。 

 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会被起用,更重要的是,他知道皇帝操控着一支有赵振统领的影卫。 

 影卫随时会把打探到的情报,报给皇帝至尊,他哪敢有一丝妄动! 

 这些蠢货…… 

 回想起这桩事,崔浩看向众臣的眼中,不免有几分嘲讽之意。 

 但也只一瞬,他便收敛了情绪,面上又无波无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