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赋任葭英

第七十八章 公主妙计,臣不敢居功(第3页)

 拓跋焘微微一笑,下了一颗黑子,道:“连国舅都不知道他们带了大量谷麦,可见我军的保密工夫,还做得不错。” 

 闻言,崔浩微微一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这是自然,”杜超对君命之严,确是诚心佩服的,“只是,一边行军赶路,一边还要舂米备粮,这也太费事了。” 

 言及此,拓跋焘更是敞怀大笑,盯着他眼,略带了一丝讽意:“不是我说你啊,国舅,你还是书读得太少了啊!” 

 情知拓跋焘待他亲厚,杜超还是臊红了脸,讪讪道:“至尊呐,臣是钝刀子,您就多磨磨还不行呐?” 

 见状,拓跋焘一阵大笑,方才说出个中原委。 

 原来,胡叟奔驰奔回平城时,身上还有武威公主托他带来的一册《邺中记》。 

 《邺中记》为晋人陆翙所撰,专录后赵石虎之轶事。 

 武威公主在河西国馆藏中发现这本奇书后,便将“又有舂车,木人及作行礁于车上,车动则木人踏礁舂行,十里成米一斛。又有磨车,置石磨于车上,行十里辄磨麦一斛”等句勾画出来,以为加工军粮之妙法。 

 拓跋焘大为称赏,日前已密令有司趁夜赶出一批舂车、磨车。 

 永昌王、常山王亲自验视一番,无不啧啧称赞:“妙哉!边行军边加工军粮,真是一举两得之法!” 

 杜超也心服口服道:“公主真是有心了,倘若……” 

 他顿了顿,咽回后面的话。 

 当年,达奚月被封为武威公主,代替三公主拓跋芸出嫁,杜超自然是知道的。 

 起初,他以为皇帝只是心疼亲妹妹,如今想来却并非如此。 

 毕竟,拓跋芸养尊处优惯了,心智也单纯软弱,她绝不可能成为皇帝的臂助。 

 逾时,拓跋焘丢下黑子,起身步出帐外。 

 远望,沉凝如山。 

 他负手于前,杜超亦尾随其后。 

 良久,依稀听得拓跋焘沉声道:“阿月,阿干来接你了!” 

 (1)这个凉国,是指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