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赋任葭英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卖点废料,说不上是大罪(第2页)

 “此法可行,但私以为,也只能揪出金玉肆里的内应。对方可以解释,法无定则即可为,他只是卖点废料,说不上是大罪。至于私肆……”

 崔浩忖了忖,又道:“他们可称自己想节省成本,一时迷了心窍。藏在背后的大东家,仍可脱身。”

 “这不是重点。”

 “哦?”

 “既然逮住了官私勾结的证据,便可顺藤摸瓜。小逞手段,不怕他们不招。”

 崔浩沉吟片刻,道:“此事定还有一番曲折,不过,现下也只能如此了。”

 “我还有个想法,”拓跋月道,“与其让人偷卖废料,毋宁将之炼化、切碎,制成小件。”

 “制成小件,卖给寻常百姓?”

 拓跋月颔首:“价格低廉,百姓买得起。”

 “此言甚是!如此一来,百姓们皆沐受皇恩,实乃大善。”

 “私肆仍然开放,我们也不与他们争利。”拓跋月凌空指了指,一上一下。

 崔浩沉思不语。

  很显然,她的意思是,如将购买金玉的人群分上中下三层,官肆做的是上、下二层的生意。

 念及此,崔浩不禁叹服:这本生意经,被她弄明白了。

 “当然,这得看他们合不合作,愿不愿交代背后之人了。”拓跋月淡淡一笑,“毕竟是从官家手里漏出的生意,他们不愿做的话也有的是人做。”

 “此言在理,不过,据臣之见,官肆要想多盈利,还要在样式上下功夫。”

 官肆用料上乘,也不弄虚作假,这是人所共知的,但近几十年来,官肆的样式陈旧不堪,无甚新意,只怕连贵族的心都留不住。

 崔浩顿了顿,笑道:“不瞒公主,以前臣给夫人买了金簪,没几日她便拿着金簪去私肆,让人把它炼了再重做一个。”

 “官肆的样式的确不好,我在接管金玉肆之前,买过几个物件。模样倒还不错,但事后才知,那几件全是从西域那边进来的。”

 说至此,她想起一事,道:“对了,明日,我要与吐谷浑使者见面,届时不妨与他详谈。”

 “谈何事?”

 这使者,说的是拾寅。

 “吐谷浑境内,黄金、铜、铁、朱砂,产量很大,他们的开采、冶炼、雕琢之术远胜于国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