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准备入京(第2页)

 加之朝中党争影响,军令难行,必然影响军队战力。 

 长此以往,大商的安宁恐将难以为继。” 

 楚南离点点头,“长史之言,颇为老成持重。” 

 “以长史之见,我镇南王府该如何?” 

 “王爷。” 

 长孙默深吸一口气,挺直身躯,缓缓说道: 

 “依在下之愚见,在王爷的带领下,目前南疆外族侵扰之患已无。 

 但内在之忧却不得不防。 

 前次,王爷先是遭遇无名刺杀。 

 之后,则是圣旨下达,要夺王爷之兵权。 

 王爷虽以‘外族进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暂时留在南疆。 

 可镇南军行动太过迅捷。 

 目前,镇南军大胜消息恐已传回京师。 

 恐陛下与朝堂会再次下达圣旨,令王爷返京。” 

 “若王爷遵旨返京,则犹如龙困浅滩,不得自在。 

 若再次抗旨,也恐舆论对王爷不利。 

 故而,王爷当为‘内固其本,外扬其威,智取中道,以安天下心’。 

 内固其本,需加强王府与南疆各地之联系,深化民心归附,确保后方稳固无虞。 

 此外,还应广开才路,招贤纳士。 

 既然中枢认为守卫南疆是王爷之责,与中枢无关。 

 那王爷也不妨彻底坐实这一论断,将南疆文武军政全部掌握在手中。 

 外扬其威则要大肆宣讲王爷在南疆之功绩。 

 以往王爷太过低调,有利有弊。 

 但如今时事易变,臣下认为王爷应该高调一些,让南疆所有百姓明白他们能够今日之精彩生活,皆赖王爷之功。 

 南疆百姓用户王爷,镇南军忠诚于王爷,则王府稳如泰山。 

 智取中道则需王爷在言语之间对中枢示弱,而在行动中却要展现强硬之态。 

 一方面,可遣南疆太守、各府城知府,上书朝堂,详细陈述南疆当前局势之严峻,以及王爷留在南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的重要性,争取朝廷的理解与支持。 

 借此时机,还可探查太守、知府对镇南王府的态度。 

 另一方面,王爷也可亲自上书,表明虽然此番镇南军大胜。 

 但若王爷离去,则威慑不在,倭人战败投降一事恐有反复。 

 若因王爷返京而导致南疆征战再起,这个责任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 

 臣下推测,无论是陛下,还是三位阁老,肯定不会承担这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