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礼部争端(第2页)

 洛阳传来消息,预计镇南王五日之后到达京师。 

 按照礼部规制,镇南王此次携大功回返。 

 应当举行盛大的接风洗尘仪式,以彰显陛下对其功绩的认可与朝廷的恩典。 

 然而,陛下在早朝上的冷淡态度却令他深感困惑与无奈。 

 陛下不但未下令筹备盛大的庆典,反而言辞间透露出对镇南王的戒备与不满。 

 沈慕白知道陛下因何而对镇南王产生戒备与不满。 

 但在他看来,镇南王‘抗旨不遵’固然有错,却又情有可原。 

 而且,战争结束之后。 

 陛下第二次圣旨下达,镇南王接旨返京。 

 这意味着镇南王已经接受了此生困居京师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陛下应该极尽封赏和安抚。 

 而不是心胸狭隘的给予他下马威。 

 镇南王作为战功赫赫、为大商开疆拓土的异姓王。 

 如果他在京师遭受冷遇,那岂不是为后续的削藩增加难度? 

 沈慕白深知,作为掌管礼仪的重要部门。 

 礼部必须谨言慎行,既要遵循祖制,又不能违背圣意。 

 他沉吟片刻,决定召集几位心腹属下。 

 共同商讨如何在不违背陛下意愿的前提下,妥善安排镇南王的归来事宜。 

 “来人,传我令。 

 召集几位侍郎及礼制司主事,即刻于议事厅集合。” 

 沈慕白沉声吩咐。 

 不多时,礼部官员们齐聚一堂。 

 见沈慕白面色凝重,皆知必有要事相商。 

 沈慕白环视一周,缓缓开口: 

 “诸位,洛阳传来消息,镇南王不日将抵京师。 

 然陛下之意,我揣摩不透。 

 不过陛下虽未明言,但此等大事,我礼部责无旁贷。 

 本官召集诸位前来,是想商讨出一个既符合礼制,又能体现陛下意思的接待方案。”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议论纷纷。 

 有官员认为应严格按照圣意行事,避免多生事端。 

 也有官员担忧,若对镇南王过于冷淡,恐伤功臣之心,影响朝野稳定。 

 沈慕白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说道: 

 “我意,陛下虽无庆典之令,但礼不可废。 

 张侍郎,等镇南王归来之时。 

 以你为首到城外十里迎接,以表朝廷对功臣的重视。 

 同时,我会亲自撰写准备一份功勋簿,记录镇南王及其麾下将士的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