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郓城县令
按照正常来说,这么多陌生人突然的聚集在一个地方,肯定会引起怀疑。
要知道在明代,百姓被户口严格的限制着,任何人不可能私自跑出自己户籍所在地。那些商人走南闯北,可都是有路引的。而在郓城县这样一个平原地区,一下子多这么多人出来,各级官吏不可能不知道。
郓城县衙的后衙之中,一名身材肥胖的官员,满眼里透露着贪婪的神色,正在看着面前一枚枚银光闪闪的银锭。
这个人就是现任人郓城县令,旁边站着的便是他的师爷。
“王师爷,徐鸿儒那怎么样了。”肥头大耳的县令,转头对着身旁的师爷说道。一边说县令一边将这满桌子的白银开始往箱子里收起来。
其实徐鸿儒是白莲教的身份他也知道,这么多人齐聚在他的地盘里他也知道。他就是纯粹的不想管。而他不想管的原因无过于徐鸿儒给他送银子,刚才桌子上那一千两白银就是徐鸿儒不久前刚刚送来的。至于不想管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人给他打了招呼,那人更是说这次事后保举他到南京任职。
虽然大明朝两京制度,南京和北京各有一套行政班子,但南京那套班子一直也没啥用,只能管管江南几省的赋税。可对于他这样一个小小知县来说,也算是出人头地了。更何况,去南京当闲不闲官不重要,而是他找的那个人他得罪不起。
升官发财,官升了,财才能发。一辈子窝在这小小的郓城县当一名正七品的县令可没有什么油水可榨。地方上的富户,哪一家不是背景深厚,自己这个小知县干的也很憋屈。
更何况大明王朝实行的是官员低薪。当年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吏们薪资水平太高忘记了百姓的生活。因此大明开国两百余年,官员始终保持着极地的水平。想当年正二品的海瑞,更是死了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而他一个七品县令,年俸禄不过一百四十石,他可早就听说过南京城里达官贵人一顿饭就是几百两银子。
而一旁的师爷在听到自己老爷的问话后,先是警觉的向外面看了看,然后将脑袋缩了回来,关上房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