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再续汉家三百载江山知闲观山人
第428章 祀与戎3(第2页)
曾经大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所颁布的大明律令中,就有明文记载,任何的官绅仕商,在家里面不得私自豢养太监,违令者以造反罪论处。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大明朝那些个稍微有点身份的家庭,哪家哪户不得养几个太监,以用来展现自己的家的势力。
豢养太监,已经成为了民间攀比的一种方式。如此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造成了太监越来越多。
从事这种服务行业的往往是最可怜的。这些太监往往被视为“家奴”,在不经意间便被要求站队。
太监虽然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可是很多时候,太监只是宫廷里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至少在现在朱常洵身边当上一个传旨太监,对于这些小太监来说,可是一件非常要小心的事情。
喜怒无常的皇帝,权倾朝野的大臣,夹在中间的太监。
看着身后那像是在对自己示威的朱常洵,徐弘基心里还是忍不住的发怒了。他只想要一个乖乖的提线木偶,而不是给自己找一个“祖宗”。他刚刚才体会到什么叫权倾朝野,可转头发现,原来自己一手扶持的“主子”竟然是这样一个不甘平庸的人。
“告诉陛下,全面出了一点小意外,臣这就带军队上去为陛下疏通,一定不会耽误陛下郊祭太祖。”
紧紧的攥了攥手,徐弘基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恭恭敬敬的对着传旨的小太监说道。
没有丝毫犹豫,在听到徐弘基的回答,小太监只是简单的起身行礼,便飞速的撤了出去。只是小太监不知道的时候,身后的徐弘基看着他的眼神早已经变样,一种愤怒弥漫了他的双眼。
“王爷……”
“不要说了之龙,咱们俩是几十年的交情了,你想说什么本王都知道。”
徐弘基转过身去,看着远处的紫金山,松了松身上的皮甲。
斗争存在于任何的事物之中,这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同样,皇权和大臣之间的斗争也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虽然徐弘基为首的南京勋贵,对南京城这位君王有扶立之功,可这并不代表朱常洵一定会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