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颜母挑儿媳(第2页)

 程咬金闻言,拍案而起,豪气干云:“陛下,末将愿率铁骑,誓死护卫陛下周全。若那颉利胆敢轻举妄动,俺定让他有来无回!即刻点兵,不容片刻耽搁!”

 李世民见状,温言劝阻,笑道:“程将军忠勇无双,朕心甚慰。然此次和谈,需以智取胜,不可轻率用兵。朕将精选勇士随行,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我们既要强化武力后盾,亦需在和谈桌上运筹帷幄,争取大唐之最大利益。”

 颜末之策虽显激进,却亦蕴含深意,于这风雨飘摇之际,或许正是破局之关键。

 于是,李世民开始深思熟虑,如何将颜末的奇思妙想与群臣的稳健之策巧妙融合,编织成一张无懈可击的战略之网。

 随后,会议进入了更为细致的讨论阶段。

 李靖详细规划了伏兵部署的每一个细节,从兵力配置到地形利用,无不力求精准高效,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迅速而隐秘地完成布局,乃是制胜之要。

 房玄龄与杜如晦则负责粮草辎重的筹备工作。

 粮草乃军队之根本,稍有差池,便可能动摇军心,乃至影响整个战局。

 因此,他们精心筹备,力求万全,并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神情凝重而专注,他仔细聆听着殿内群臣的每一条建议,不时点头表达着内心的认可。

 此番东突厥的侵扰,无疑是对大唐帝国的一次严峻挑战,唯有明智且果敢的决策,方能化解这场危机,守护大唐的基业与万民的安宁。

 时间在紧张激烈的讨论中悄然流逝。

 李世民的心中,正反复思量着颜末所献的计策,同时也在细细斟酌着众位大臣的谏言,渐渐地,一个清晰的思路在他脑海中成形。

 他目光温柔地扫过眼前这些为大唐江山呕心沥血的大臣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忆往昔,秦王府的岁月里,他们便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时至今日,这份忠诚与奉献依旧未改。

 “众卿家!”李世民的声音沉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开来,“东突厥侵扰边境,百姓陷于水火,社稷面临危难。颜末之策,虽险象环生,却也蕴含着一线生机。朕意已决,将亲赴渭水河畔,与颉利会面,共商和谈大计!”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

 大臣们或面露惊愕,或急步上前劝阻,更有者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长孙无忌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陛下乃九五之尊,岂能轻易涉险?一旦有失,大唐将何以为继?”

 李靖亦抱拳上前,沉声道:“陛下,和谈之事,可遣使臣前往,陛下亲往,实乃太过冒险。臣等定当周密部署伏兵,确保陛下安全无忧。”

 程咬金更是瞪圆了双眼,粗声粗气地说道:“陛下若去和谈,俺老程怎能放心得下!就让俺随您一同前往,誓死护卫陛下周全!”

 李世民望着眼前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每个人的担忧都是出于对他本人及大唐未来的深切关怀。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更明白在关键时刻必须做出艰难而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