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李世民的决断(第2页)

 郡王妃坐在主位上,看到颜末进来,

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她笑着开口道:“颜公子,久仰大名呀,今日总算是见到了。快过来坐吧。”

 颜末赶忙上前,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多谢郡王妃夸赞,末能来此,实乃荣幸之至。”

 说罢,便在一旁的无我上缓缓坐下。

 此时,那些年轻女子们的目光都紧紧地落在颜末身上,有的大胆地直视着他,眼中透着倾慕;有的则微微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显得有些羞涩。

 颜末感觉如芒在背,心里暗暗叫苦,却又不好表露出来。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粉色锦缎长裙的女子率先打破了沉默。她微微抬起头,眼神灵动,嘴角带着一抹浅笑,轻声说道:“颜公子,听闻您才学不凡,不知可否为我们讲讲近日城中流传的那些诗词佳作呀?”

 颜末心中一松,好歹是问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说道:“那自然是可以的。近日城中倒是有一首新诗颇为流传,其辞藻优美,意境深远。诗中云:‘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此诗以明月高楼起兴,描绘出一位思妇的愁苦之情,实在是妙不可言。”

 颜末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比划着,神态自若,尽显儒雅之风。众女子听得入神,眼中不时闪过惊叹之色。

 郡王妃也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而在颜末与众人交谈之时,房间里的众大臣家的夫人也没闲着,她们纷纷凑在一起,小声地议论起颜末来。

 “瞧瞧这颜公子,模样生得真是俊俏,气质又如此儒雅,怪不得能得陛下赏识呢。”一位身着鹅黄色服饰的夫人轻声说道,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是啊,听说他才学也是极为出众的,刚刚那一番对诗词的讲解,可不就是佐证嘛。这般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造诣,日后定是前途无量啊。”另一位身着宝蓝色锦缎的夫人点头附和着,目光不时地瞟向颜末。

 “不仅如此呢,我还听闻他为人处世也是极为得体的,对待下人都那般温和有礼,可见品性也是极好的。”一位穿着淡紫色衣裳的夫人也加入了议论的行列,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哼,若我家女儿能有幸与这般人物结亲,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一位身着翠绿色衣衫的夫人眼中闪过一丝羡慕,话语中带着些许遗憾,毕竟在场这么多女子,谁能入得了颜末的眼还未可知呢。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几乎全是赞美之词,声音虽小,但在这相对安静的房间里,还是能隐隐约约地传入颜末的耳中。

 颜末心中微微一动,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淡定从容的神情,继续与那些年轻女子们探讨着诗词学问。

 那身着粉色锦缎长裙的女子,眼中透着期待,见颜末对诗词讲解得如此精彩,心中一动,便想让他也当场作一首诗。

 毕竟,整个长安城都流传着颜末的几首佳作,从那婉约动人的《如梦令》,到气势磅礴的《望秋怀古》,每一首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震撼着文人墨客的心。

 她轻启朱唇,声音清脆如莺啼:“颜公子,您的诗词佳作早已传遍长安城,今日可否也为我们即兴作上一首呀,也好让我们再睹公子的才情。”

 颜末却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一丝歉意,他轻轻摆了摆手,直言道:“今日实不相瞒,在下并无作诗的感觉,还望诸位小姐见谅。”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心里想着,这等场合若是随意应下作诗,万一作得不好,岂不是要落了笑话,何况此刻自己心思也全然不在这上头。

 颜末在想,颜子善是不是去城外了?

 那女子一听,面露失望之色,还想再劝说几句,却被一旁的夫人迅速拦住了。这位夫人看上去三十多岁左右,容貌秀丽,眉眼间透着一股富贵人家的雍容气质,一看便是出自大户人家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