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长孙皇后的病情,颜末被迫看医书(第3页)
颜末连忙应道:“诺。”
颜末随着太监的引领,脚步匆匆地穿过曲折的回廊,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他不由得裹紧了衣衫。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那处偏殿之外。
偏殿内,烛火摇曳,暖意融融。
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儒正站在书案前,手持书卷,滔滔不绝地讲解着经史子集。
李承乾、李泰等几位皇子身着华服,端坐在蒲团之上,眼神中透着些许倦意,却仍努力保持专注。
颜末静静地站在屏风后面,思绪飘回到自己幼年时。每个冬天,大雪纷飞的清晨,天地间一片银白,年幼的他呵着冻得通红的小手,在昏暗的天色中匆匆赶往学校。那时的艰辛与执着,仿佛就在昨日。
终于,大儒的授课结束,小太监快步上前,引着颜末走进屋内。
屋内与屋外仿若两个世界,暖烘烘的气息扑面而来,让颜末不禁舒了一口气。
大儒瞧见颜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刚欲上前寒暄,李承乾和李泰已如欢快的小鸟般围了上去,大儒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李承乾仰着稚嫩却透着几分威严的小脸,眼睛亮晶晶地问道:“颜师,您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呀?”
颜末刚想如实说出帮李世民赚银子,忽觉不妥,赶忙改口道:“忙于正事,皆是关乎大唐百姓福祉之事,等你年岁再长些,自会知晓其中深意。”
李泰在一旁迫不及待地插话道:“颜师,听闻长安城外面有一个虞家村,那里的百姓好似过得极为不错。”
颜末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却并未多言。心中暗自思忖,虞家村如今的安乐景象,皆是众人齐心协力努力的成果。
百姓们有田可耕,有屋可住,衣食无忧,闲暇之时还能入工坊劳作,赚取额外收入。
他抬眼望向几位皇子,轻声说道:“待有合适时机,为师定带你们前去一探究竟。”
这时,李恪揉了揉眼睛,奶声奶气地说:“颜师,那虞家村有没有好玩的地方呀?”
颜末笑着蹲下身子,轻轻摸了摸李恪的头:“自然有,那里有大片的田野,还有清澈的溪流,溪边时常有彩蝶飞舞,等你们去了,定会喜欢。”
李承乾兴奋地拍着手:“太好了,我早就想出去走走了,这皇宫都快把我憋闷坏了。”
李泰也跟着点头:“是啊,颜师,我们何时出发?”
颜末站起身来,环顾四周,缓缓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需得陛下应允,且要安排周全,确保诸位皇子的安全。”
孩子还是孩子,即便是太子,皇子又如何,一样有童真,只是这皇宫把他们的童真锁住了。
几位皇子听闻,脸上虽有一丝失落,但仍乖巧地点了点头。
颜末看着他们,心中泛起一阵暖意,这些皇子们虽身处高位,却也有着孩童的纯真与好奇。
随后,颜末开始为皇子们讲解今日的课业。他的课总会跟大儒的不一样。绘声绘色,李承乾和李泰听的入神,有时还会参与进来。
其余皇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颜末,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之处。
讲至兴处,颜末提问道:“诸位皇子,若遇水患之年,当如何安抚百姓?”
李承乾率先答道:“当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颜末微微点头:“太子所言甚是,但还需组织人力修缮堤坝,以防来年水患。”
李泰眼珠一转,补充道:“还可招募灾民参与修缮,给予一定报酬,如此既能解决灾民温饱,又能加快工程进度。”
颜末赞许地看着李泰:“魏王此计甚妙,可见平日颇有思考。”
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多时辰。颜末见皇子们面露疲态,便收起书卷:“今日课业便到此为止,诸位皇子且去休息,明日再学。”
皇子们起身行礼,依次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