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曲新词(第2页)
此番所唱乃是一首描绘春日盛景与离情别绪的曲子,歌声初起,宛如黄莺出谷,清脆婉转,那音符在雅间内跳跃盘旋,似是要将这小小空间化作一片繁花盛景。
“春风袅袅拂长亭,柳绿桃红映画屏。燕语呢喃枝上绕,离人别泪意难宁。”
柳青芝朱唇轻启,眼神中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曲中的意境相得益彰。
此时,萧锐看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微张,似有话要说,却又怕说出来打搅这美好的氛围,最终只能合上嘴巴。
而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颜末眼中,颜末心中暗笑,这般模样倒真像个未经世事的少
年。
萧锐虽是一位热血少年,年纪甚至比颜末还要大上两三岁,早都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
颜末也不清楚,萧锐为何没有娶妻,按理来说,萧锐到了这个年龄,他父亲萧瑀肯定会催婚,以萧家门楣,上门提亲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也就是说,这里面绝对是萧瑀在安排。
想到这,颜末心在流泪,反观自己父母,恨不得他在十五六岁就成婚,不过想到虞梦岑,他甚是想念,只是在古代,还未成婚,经常跑女方家里,传出去容易让别人说闲话。
颜末肯定无所谓,但他要考虑虞梦岑,而且二人的婚期临近,颜末倒也不急于一时。
一曲终,柳青芝起身俯身行了一礼,然后看着颜末和萧锐的反应,二人相视一眼,猛然鼓起掌来。
萧锐更是激动地说道:“柳姑娘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曲中的意境,仿佛将我心中对春日的喜爱与对离别的惆怅都勾了出来。”
颜末也笑着夸赞:“青芝姑娘的歌声愈发精进了,这曲词在你口中唱出,恰似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
柳青芝羞涩地低下头,轻声道:“多谢二位公子夸奖,能得公子们赏识,是奴家之幸。”
杜三娘恰在此时又走了进来,笑着说:“我在外面就听到这美妙的歌声,柳姑娘的曲儿果真是这春华楼的一绝。”
说着,她命人端上了几盘点心,“几位公子姑娘也唱累了,吃些点心歇歇。”
今日,春华楼异常繁忙,可把杜三娘累坏了,这里面还要有颜末的功劳,上次一首词,杜三娘把它裱了起来,挂在一楼,很多文人才子一听颜末作了新词,不顾严寒,也要来春华楼走一遭。
萧锐看着那些点心,有些好奇地拿起一块尝了尝,入口即化的口感让他不禁眼睛一亮:“这京城的点心竟如此美味,与边疆的干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颜末打趣道:“萧兄,你若是喜欢,日后可常来这春华楼品尝。”
萧锐笑着摇头:“我若是常来,怕要被父亲责骂了。”
众人正说着,忽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颜末皱了皱眉头,杜三娘忙说道:“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杜三娘回来,脸色有些难看:“楼下有几个喝醉的客人,在闹事,非要让楼里的姑娘陪酒,可那些姑娘们都不愿意。”
萧锐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岂有此理,在这京城之地,竟敢如此胡作非为。”说着,便要下楼去理论。
颜末赶忙拉住他:“萧兄,莫要冲动,这事儿还是让三娘先去处理,若是实在不行,你再去。”
萧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
杜三娘又下楼去了,过了好一会儿,喧闹声才渐渐平息。杜三娘上来后,无奈地说:“总算是打发走了,这些人都是些贵人家的子弟,平日里嚣张惯了。”
颜末笑而不语,只是在心里默默记下,等他上任万年县尉,自然会整顿这方面。
颜末对萧锐说:“萧兄,来,子初在敬你一杯。”
萧锐拿起酒杯,很是豪爽:“说来,该是萧某敬颜兄一杯,既然颜兄提了,萧某先干为敬。”
说完,一饮而尽,然后用衣袖擦了擦嘴角。
柳青芝在一旁,也饮了一杯,她平日里很少喝酒,但自从认识颜末以来,她也开始学喝酒,酒量不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