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婚前新衣(第3页)

 李世民没有细说,但李承乾深有体会,他经常听讲课老师提及颜末,没有一句不是在夸赞,还不重样,就好像讲课老师让颜末收买了一样。 

 说到颜末,李世民又想到颜末成婚在即,眼珠一转,随即说道:“你去的时候再多带点上好丝绸,那小子成婚在即,肯定能用的上,到了颜府,就说是你给的,他不一定看得上,却也会承你的情,你再问他问题,他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承乾乖巧地诺了一声,心里已经盘算着要挑些什么样的丝绸去送给师傅,然后便再次行礼,转身离开了。他的身影在雪地里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 

 李世民望着儿子离去的方向,站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转身,重新看向北方,脸上的忧色又浓了几分,只等着大臣们进宫,好一起商议出应对之策,让大唐的子民能早日脱离这寒冬之苦。 

 不多时,无舌便带着几位大臣匆匆赶来了,他们的身上都落了不少雪,可谁也顾不上拍打,径直朝着李世民所在的殿内走去,边走边低声交谈着,每个人的脸上

都透着严肃与凝重。 

 长孙无忌步伐沉稳,走在最前面,眉头微微皱着,一言不发,严肃的神情仿佛能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凝重几分。 

 无舌传旨时,也没具体说是什么事情,只是将李世民作的那首诗,重复了差不多七八遍。 

 这几位可都是朝堂上的老臣了,说是老油条也不为过,一听这诗里蕴含的意味,心里便跟明镜儿似的,瞬间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长安城里这一连下了好几日的大雪,大街小巷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平日里热闹的景象也少了许多,人们都躲在家里,围着炉火取暖。 

 可那北方呢? 

 如今竟是一点消息都没传来,就像有一层迷雾笼罩着,让人心里没底,这恰恰就是最可怕的消息。 

 若是在这个时候,难民一窝蜂涌进长安,或者周边地区,很容易造成骚乱,严重点,很有可能发生械斗,又或者聚众闹事,这无疑是对李世民的一次考验。 

 众人鱼贯进入大殿,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只有他们几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显得格外清晰。 

 每个人都面色凝重,各自找位置站定或坐下后,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李世民,等待着他开口。 

 另一边,颜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两位手艺精湛的师傅正在给颜末仔细测量尺寸,做衣服讲究的就是个合身,尤其是新婚所需要的衣物,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颜末站在那儿,像个乖巧的木偶一般,任由两位师傅摆弄,一会儿抬手,一会儿转身,脸上带着几分无奈,却也尽力配合着。 

 王沁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嘴角微微上扬,笑而不语,那模样,心里显然是乐开了花。 

 颜末眼角余光瞥见母亲那副模样,忍不住开口问道:“母亲,想到什么好笑的事了?” 

 王沁先是轻声“啊”了一声,这才回过神来,刚才她,人虽说在前厅坐着,可心思早就飘到九霄云外去了,满脑子都是儿子成婚时那热热闹闹的美好画面。 

 “想到你马上就要成婚,母亲我啊想想就开心。” 

 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小口,自从颜末捣鼓出新茶后,她跟着品尝,渐渐地就爱上了这种先苦后甜的独特滋味。 

 颜末见状,故意拖长声音“咦”了一声,不用想,他心里猜着母亲肯定又是在畅想以后抱孙子的事儿了,不过他也没点破,眼珠一转,反而一脸好奇地询问起王沁:“母亲,你和父亲是怎么认识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