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饥荒


 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老法院大学里,甚至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笑话。但与此同时,他也拥有众多狂热的追随者。
 

 菲勒蒙之所以会关注塞西尔·罗兹,是因为他在回国的船上,看到了一篇报道。
 

 爱德华,或者说,阿莱斯特·克劳利,他与塞西尔·罗兹联手,成立了一家公司,并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那家公司,名叫“东印度公司”。
 

 在这个世界里,非洲,那片位于好望角以东的黑暗大陆,尚未被开发,东印度公司,也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名字。
 

 但爱德华,却偏偏选择了这个名字,而且,他还公开宣称,要开发“非洲”。非洲!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很少被人提及的学术名词。
 

 菲勒蒙终于明白了。
 

 爱德华,并非只局限于这个世界,他像菲勒蒙一样,或者说,他比菲勒蒙,更加了解未来,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他选择这些名字,绝非偶然。
 

 但为什么?
 

 爱德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走到台前?他完全可以隐藏在幕后,他也没有必要,选择“东印度公司”和“非洲”这样,容易引起某些人注意的名字。
 

 他似乎,故意在吸引人们的注意。菲勒蒙不明白,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还有,为什么?
 

 如果爱德华想要去印度,他根本没有必要,去开发非洲。这个世界上,已经开辟了通往南美洲和亚洲的航线,他只需要乘坐一艘向西航行的船,就能到达印度。
 

 难道说航线本身有问题?大西洋,南美洲,那里隐藏着什么秘密?爱德华真正想要去的,真的是印度吗?
 

 “东方。”
 

 菲勒蒙望着东方,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暗。东方,那遥远的地平线之外,究竟隐藏着什么?
 

 他必须尽快弄清楚,越快越好。
 

 “哗啦,哗啦……”
 

 薄薄的纸张欢快地翻动着,全然不知晓阅读者此刻的心情。老人飞快地翻阅着厚厚的册子,仿佛要将它撕碎一般。
 

 “怎么样?有合适的房子吗?”焦急之下,菲勒蒙忍不住开口问道。
 

 “你也知道,现在是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年代啊。”老人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他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正按着一本厚厚的册子,上面详细地记录着伦敦街道上每一栋建筑的地址和形状。册子封面上印着“w. n. 罗兰德森不动产中介”的字样,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我觉得那套公寓就很不错。”菲勒蒙指着其中一页说道。
 

 听到他的话,罗兰德森翻动纸页的手指顿了顿,但很快又摇了摇头。
 

 “你看,这里是不是有个折角?”
 

 “是,有什么问题吗?”菲勒蒙不解地问道。
 

 “这意味着这栋楼已经在大火中烧毁了。”
 

 “啊,原来如此。”
 

 “这本册子本来今年就该更新了,但新版要等到明年才能出来。”
 

 不用问也知道原因,尤其是对伦敦市民来说,更是心知肚明。像菲勒蒙这样在大火中失去家园的人,更是感同身受。
 

 “你结婚了吗?” 罗兰德森突然问道。
 

 “为什么问这个?”菲勒蒙皱起了眉头。
 

 “你说你需要能住下五个孩子的房子。”
 

 老人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再次翻动起册子。菲勒蒙这才注意到,大部分页面的角落都已经被折了起来,而那些没有折角的,看起来也已经有人居住。
 

 菲勒蒙突然意识到,罗兰德森正用一种锐利的目光盯着自己。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手,一只没有戴结婚戒指、饱经风霜的手赫然映入眼帘。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因为这个细节而陷入尴尬的境地了。他开始后悔自己摘掉了手套。
 

 “我还没结婚。”菲勒蒙低声说道。
 

 “没结婚的人,怎么会带着那么多孩子……”
 

 菲勒蒙知道他想说什么。
 

 “我发誓,绝对没有那种事!”
 

 坐在对面的这位精明的中介用一种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目光盯着他,但隔着那副厚厚的、蒙着雾气的眼镜,他似乎并不能识破这句明显是谎言的话语。
 

 “抱歉,我只是随口问问,毕竟现在这个话题比较敏感。”
 

 “我理解。”
 

 他的话没错,并非是罗兰德森过于敏感。自从那场大火之后,整个伦敦都弥漫着一种对流浪汉,尤其是孤儿的敌意。
 

 如今,已经没有人愿意再为穷

人提供帮助,马尔萨斯主义的幽灵像肿瘤一样在城市中蔓延,甚至催生出一种极端的蔑视生命的思潮。
 

 在伦敦,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这座城市就像一座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而在这层层迷雾背后,一定有人正握着那根致命的导火索。
 

 菲勒蒙记忆中那个充满人情味的伦敦,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而罗兰德森则继续翻阅着手中的册子,他那干瘦的拇指指尖因为长时间的摩擦而变得异常光滑,看得菲勒蒙心里一阵刺痛。
 

 “那个……真的没有合适的房子了吗?”菲勒蒙强忍着心中的焦躁,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
 

 “你也知道,现在是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年代啊。”
 

 罗兰德森重复了一遍之前说过的话,然后又低声嘟囔了一句,但菲勒蒙听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严重的住房危机,怕是只有半个世纪前……”
 

 “半个世纪前?”
 

 老人猛地抬起头,放下手中的册子,压低声音问道:
 

 “爱尔兰大饥荒,你听说过吗?”
 

 ……
 

 “听说过。”菲勒蒙回答道。
 

 “你当然听说过,教授,你在你的《民族与命运》里,可是毫不掩饰地影射了那个时代。”
 

 “你居然读过那本书?”菲勒蒙一脸嫌弃地问道。
 

 “我之前就说过了,我一直在调查你,而市面上流通的出版物,恰恰是了解一个人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福尔摩斯说着,突然皱起了眉头,补充了一句:“虽然成本也没有那么低。”
 

 菲勒蒙强忍着向他控诉出版行业的黑幕、不平等的合约以及自己实际到手的稿费少得可怜的冲动,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