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南下徐淮(第2页)

 为何选择在初七就出发呢?

 因为年后的天气依旧寒冷,一行人马匹、车辆较多,沿途许多河流冰冻,利于大队车马行进。

 为何选运河南下呢?

 一方面是为了让苏若莹见识一下运河两村镇、县城的繁华,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了解运河的运输情况,以便于在漕运与海运之间有所侧重。

 十余日后,一行人便来到了兖州府的张秋镇。见张秋热闹不已,刘卓便决定在张秋镇停留三日。

 由于张秋镇居于济宁州与临清州之间,运河通畅,张秋镇的手工业极为发达。如酿造、糕点、酱菜、纺织、印染、饰品等。

 “张秋、阿城、七级三镇是有名的阳谷运河三镇。不过时间有限,就只能带你在在张秋玩几天了。”刘卓一脸真诚的看着苏若莹,认真道。

 “侯爷能带妾身出来,就已经是妾身的福分了,妾身又怎会奢望处处都看一遍呢?”苏若莹轻声柔语道,一副弱柳扶风、我见犹怜的样子,令刘卓甚是喜爱。

 “张秋虽说是一个镇子,但其规模甚至于比一些县城、府城还要大,有九门九厢、七十二条街、八十二胡同,妥妥的漕运重镇。城内有米市街、茶市街、糖市街、马市街、柴市街、果市街、鱼市

、布市、蒲席市等。”

 “张秋镇的衣帽店、画舫、饰品等可是极为有名的,还有本地所产的乌枣、阿胶也不错,以及江南的丝绸、茶叶、稻米、柑桔,这几天带你在张秋好好逛一逛。”刘卓耐心的为苏若莹一一介绍。

 “如此说来,张秋的繁华虽不及济南,但也算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市肆繁华。”苏若莹沉思片刻后,评价道。

 ,!

 “夫人的评价十分中肯。”

 尽管张秋镇所售卖的多数手工艺品不如奇珍异宝好看,吃食也极为普通,但却受到了一行人的喜爱,其中自然也包括自己那位貌美的夫人。

 张秋镇的面积并不大,周长只有八里。随行商队、护卫人员花了不到一日的功夫便将整个张秋镇逛了个遍,但刘卓还是与苏若莹在张秋待了三日。

 若是日后侧重于海上运输,也不知道运河是否依旧繁华。

 张秋镇距离济宁也就两百多里,在离开张秋的五日后,一行人来到了济宁州。

 明初,济宁城叫任城。

 洪武十八年的时候,朱元璋改济宁府为济宁直隶州,辖嘉祥、?巨野、?郓城三县。济宁州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是明清时期着名的运河城市,较为依赖漕运。

 与东昌府北部的临清州不同的是,临清州不仅在洪武三年设立临清仓,后来还设置了临清卫(主要职能是造船、修漕船、承担和赔补船料价等)。

 宣德年间,临清仓扩建,容量达300万石。后因朝廷施行兑运法,临清仓中转的能力有所减弱,但依旧是漕粮存储的重要州城。

 济宁作为山东南部漕运中转、集散地,不仅将来自江南的丝绸、茶叶、棉布、盐、纸张、陶瓷等商品向周边州、府输送,还将山东南部本地、以及北方的各种商品输往江南等地。促进了济宁州的经济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流。

 由于一行人的行进速度过于缓慢,刘卓命人在济宁州城补充了各种消耗物资后,便继续沿着运河向南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