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营内碰面(第3页)

 “事先声明,徐州这里必须留上一部分的人手,至于留谁在徐州,你们几人随后商量一下。”

 “还有,我在城内租下了几间铺子、仓库,留下的人手不仅要护送范永斗的货物,还要协助朱管事护卫铺子仓库。”刘卓与苏若莹在营地的一团篝火前坐了下来,一脸随意的说道。

 “侯爷是打算沿着运河南下吗?”对运河较为熟悉的何琛一下就猜到了刘卓心思,试探性问道。

 听到侯爷准备南下,何琛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心中也是颇为得意。毕竟,能猜中侯爷的想法的人可不多。

 沿运河南下的话,一路上就轻松多了。

 “没错。”

 “你们这几日,找些熟悉淮安、扬州地形的百姓作为向导,省得南下时候走岔路。”刘卓回了何琛之后,又继续叮嘱道。”

 “侯爷打算何时动身?”

 “三日后。”

 “营地中有谁了解邳州的情况吗?”刘卓很快的扫视了在座的几人,而后开口问道。

 话音刚落,见没有一人开口,何琛便开口答话。

 “侯爷,我对邳州有过了解。”

 “好,你就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邳州地处沂泗河下游,?地势低洼,也就积水成湖,最为明显的地貌特征就是:湖多、墩多、口多。其北面临近微山湖,南接骆马湖,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在东运河(万历三十二年以前)没有开挖之前,邳州每逢降雨,便会成为一片泽国。运河开挖后,可以将来自鲁南的降水排至骆马湖,由此,邳州的洪涝灾害才有所控制。”

 “当地人为了防范洪涝,便把住宅垫得比较高,也称为墩。许多的地名后面也会加个墩字。如大墩、赵墩。”

 “与墩相类似的,还有台。邳州的百姓总是先挖土垫台,然后在台上建造房屋,台子越高则房屋被水浸泡的可能性越小。”何琛极为认真的向众人讲述自己了解中的邳州。

 “如此说来,邳州与徐州时常会遭受水灾。看来只能在徐州、邳州建个联络、补给点。”

 “既然邳州多河道、湖泊,那进入邳州地界后,还是走水上方便些。”刘卓笑着说道。

 对于前世的邳州,刘卓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在一本桥梁建筑的书中看到过邳州境内的桥梁建造数量。

 根据不完全统计,邳州境内修建了大中型桥梁近五百座,小型桥梁万余座。

 “确实是乘船方便些。不过,最好雇当地百姓划船。”何琛笑言道。

 时间就在几人的闲聊中逝去,苏若莹静静地坐在刘卓身侧,其安静的如一泓清泉,波澜不惊,给人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如一朵兰花,内敛而芬芳,又不张扬,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黄昏缓缓退去,夜色笼罩着徐州大地,一团团的燃起的篝火,驱散了营地内的黑暗。

 此时的营地内,不仅飘来一股香气扑鼻的肉香,还传出阵阵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