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集《年味》(第2页)
吃完年夜饭,男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着鞭炮出去了。那时候的鞭炮种类没有现在这么多,最常见的就是小挂鞭和二踢脚。小挂鞭会拆开来,一个一个地放,听着那噼里啪啦的声音,感觉特别兴奋。二踢脚则是要由大人帮忙放,看着那二踢脚“嗖”的一声冲向天空,然后“砰”的一声巨响,在空中炸开,孩子们会高兴得又跳又叫。女孩子则会守在屋子里,看着窗外的烟花和鞭炮,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年初一,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上新衣,挨家挨户地去拜年。一进门,就会说一声“新年好”,然后长辈们会拿出瓜子、花生、糖果招待客人,还会给小孩子发红包。这一天,整个村子或者街道都充满了拜年的声音,大家互相问候,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可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的味道渐渐变了。
如今的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邻里之间的关系不像过去农村那样亲密。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可能只是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很少会有走街串巷去拜年的场景。年货也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提前很久去准备,超市里随时都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而且大多是现成的。
新衣服也不再是只有过年才能穿,平时只要想买,随时都可以买。现在的孩子对新衣服的期待感远不如过去的孩子。而且,现在的衣服大多是从商场里购买的成品,很少有家庭会自己缝制衣服了。
鞭炮也因为环保等原因,很多地方都禁放了。男孩子少了放鞭炮这个乐趣,过年的气氛似乎也淡了不少。虽然现在有电子鞭炮,但是那种噼里啪啦的真实感和火药味却是电子鞭炮无法替代的。年夜饭也有很多家庭选择在饭店里吃,虽然饭店里的菜肴更加丰盛,但是却少了一家人一起在厨房忙碌的温馨。而且,现在的年夜饭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在玩手机,和家人之间的交流变少了。
拜年也变得简单了许多,很多时候只是通过手机发个祝福短信或者语音,甚至是群发的。那种亲自上门拜年,互相面对面问候的真诚感和温暖感也在逐渐消失。
然而,尽管年味变了很多,但还是有一些东西保留了下来。
比如,贴春联和年画这个传统在很多家庭依然存在。虽然春联很多是印刷的,但还是会有一些人选择手写的春联,感受那浓浓的墨香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年画也从传统的纸质年画演变成了一些现代的装饰品,但那寓意美好的画面依然给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还有,家人团聚这个核心依然没有改变。无论年味如何变化,在过年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父母、亲人团聚在一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分享一年来的喜怒哀乐,这种亲情的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比较传统的过年习俗。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很多人观看,也让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在农村,大家还是会互相串门拜年,邻里之间的关系依旧十分融洽。那浓浓的年味在农村的土地上依旧散发着它独特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