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院新风快乐的和平鸽

第260集《苦读诗书》

 1934年,八岁的叶心平,在妈妈的影响下,开始了他的读书之旅。叶心平出生在一个小山村,村子虽然偏僻,但却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他的妈妈是村子里为数不多识字的女子,妈妈深知知识的力量,哪怕家境贫寒,也决心要让儿子读书识字。

 叶心平的家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昏暗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小的木桌。每天清晨,天还未亮,妈妈就会叫醒心平。心平揉着惺忪的睡眼,坐在桌前,借着微弱的晨光开始诵读诗书。他稚嫩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从他口中念出,带着一种别样的执着。

 他最先读的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妈妈坐在一旁,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纠正他的读音。心平虽然年幼,但却很聪明,也十分刻苦。他知道这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家里为了能让他有书读,已经省吃俭用,爸爸每天都要去山里砍柴,然后到集市上去卖,换回来的钱一部分用来买米,另一部分就给心平买书和纸笔。

 随着年龄的增长,叶心平开始读《论语》。书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深深吸引着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在心中反复琢磨这些话语的含义。可是,读书的道路并不平坦。村子里有一些孩子觉得心平整天读书,不跟他们一起玩耍,就开始捉弄他。有一次,心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几个调皮的孩子把他的书本抢走,扔到了泥水里。心平心疼极了,那是他好不容易才拥有的书本啊。他没有哭,而是默默地把书本从泥水里捡起,小心翼翼地用袖子擦拭干净。

 回到家后,妈妈看到他满身的泥水和脏兮兮的书本,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妈妈说:“平儿,要是太苦了,咱就不读了。”叶心平却坚定地摇摇头,说:“妈妈,我不怕苦,我一定要读下去。”从那以后,他更加小心地保护自己的书本,也更加努力地读书。

 1940年,叶心平十四岁了。他的学识在村子里已经小有名气,村里的长辈们都夸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他开始读一些更加深奥的书籍,如《孟子》和《大学》。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他被孟子的浩然正气所感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然而,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逐渐逼近这个小山村。村子里时常有日军来扫荡,人心惶惶。叶心平的家也未能幸免,有一次,日军闯进他家,抢走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还打伤了他的爸爸。看着受伤的爸爸和一贫如洗的家,叶心平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读书。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找到拯救国家和民族的方法。他开始在夜晚,借着月光或者微弱的油灯灯光读书。有时候没有灯油了,他就去山里采集一些能发光的萤火虫,放在自制的小灯笼里,借着那微弱的光继续苦读。

 1942年,叶心平得到了一个去县城读书的机会。县城里的学校比村子里的私塾要好得多,有更多的书籍和更优秀的老师。但这也意味着他要离开家,离开父母。妈妈虽然不舍,但还是鼓励他去。爸爸躺在床上,虚弱地对他说:“平儿,到了外面,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咱叶家争光,为村子里争光。”

 叶心平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县城的道路。县城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但他没有被繁华的景象所迷惑。他进入学校后,发现自己的知识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城里的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很多人已经读过许多他从未接触过的书籍。但叶心平没有气馁,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他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到西方的一些启蒙书籍的译本,他的视野逐渐开阔。他开始思考国家的未来,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与西方的先进理念相结合,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在县城读书期间,他也遭遇了不少困难。学校里有一些富家子弟,他们看不起叶心平这个从山村来的穷小子。他们经常嘲笑他的穿着破旧,口音土气。有一次,一个富家子弟故意把他的书本扔到地上,还踩了几脚,说:“你这个乡巴佬,读什么书,还不如回家种地去。”叶心平握紧了拳头,但他还是忍住了。他知道,在这里,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成绩来证明自己。

 于是,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的成绩在班级里逐渐名列前茅,他的文章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了,整个县城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叶心平也很高兴,他知道,国家迎来了新的希望。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读书的信念,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之后,叶心平考入了一所知名的大学。在大学里,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学术思想和前沿知识。他选择了文学和历史专业,他想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出更多的智慧,同时也借鉴西方的文学创作理念,来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在大学里,他依旧保持着苦读的习惯。他的同学们都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他却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他的舍友常常劝他:“心平,别总是读书,也要放松一下啊。”但叶心平总是笑着说:“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放松,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他在大学期间,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诗词。他被唐诗宋词的美妙意境所吸引,从李白的豪放飘逸到杜甫的沉郁顿挫,从苏轼的豁达乐观到李清照的婉约细腻,他都一一深入探究。他还尝试自己创作诗词,将自己对国家、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