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兵分五路
周羽得知魏国局势混乱,军队疲弱,决定趁机攻魏,召集齐军诸将商议此事。
“周公所言极是。”右将军钱当率先发言,“魏国如今既然内乱不断,军队忙着平叛,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
另一位骑兵将领朱济聪也点头表示赞同:“我也认为时机不错。我们可以趁着魏国军队分散的时候,迅速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没错,魏国人胆敢前来进攻我们大齐,我心里一直都憋着一口气,现在有这个机会,当然要报复回来。”
众位将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是进攻魏国的好时机。
周羽听了众将的意见,暗暗点头,确认了自己的想法。随即将详细的情况写成奏章,快马加鞭地送到帝都,报告给恒光帝知晓,询问他的决定。
远在崮山关,周羽也不知道朝堂上到底如何讨论此事。不过他并不担心,只要恒光帝对他足够信任,自己的提议不难通过。
果然,十天后,帝都的传信使者带来了恒光帝同意出兵的消息。
崮山关前。
使者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少师周羽,屡立战功,为齐国开疆拓土。今任命为镇北大将军,崮山关大都督,总领进攻魏国之一切事务。遇事有临时决断之权利。望其不负朕望,扬我国威。钦此。”
周羽接过圣旨,与使者交流几句,随即回关安排攻魏相关的各项事务。
这大将军之职,不管何等称号,都是从一品,等同于文臣中的大学士。而大都督则是战时职位,统管负责地区的所有军政事务,可谓大权在握。
此次恒光帝为了表示支持和绝对信任,还抽调了不少精锐兵力给周羽,甚至都没有派人担任监军。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各路支援的兵力陆陆续续到达了崮山关。同时,围攻魏国其他两路部队的四万骑兵也回来了,不出所料,大获全胜。
一时间,崮山关旌旗飘扬,热闹非凡,齐军士气高昂。
随着援军抵达,崮山关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七万之众,都是百战雄师。其中轻骑兵九万,重骑兵三万,步兵十五万。
这些援军很多都是恒光帝从原本准备抵挡魏国进攻的第二道防线上抽调而来的。如今,魏国攻齐的主力已经被韩万里和周羽歼灭,第二道防线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干脆都派到了崮山关。
可以说,除了御林军以外,齐国最精锐的部队基本上都被派到了崮山关。周羽看着这些威武雄壮的士兵,顿觉慷慨激昂,有了这些精锐之师,进攻魏国的胜算又增加几分。
当然,战争的胜利不单取决于哪方的兵力较多,更重要的是要有合理的作战计划,灵活实施。周羽安顿好各路援军,随即召集众位将领开会,讨论如何进攻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