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魏地治理之策(第2页)

 大都督统管数州的军政,权力过大,为确保其不生出野心,规定每五年进行一次轮换,两次轮换后调回齐国国内。如此,既能让大都督充分施展才能,又能防止其拥兵自重。

 这样精心管理二、三十年后,这片土地的民众都接受齐国教化,基本就并入齐国了。

 随后,众人开始讨论已经投降的魏国官员和军队的处理问题。这次大家意见都比较统一。

 原魏国朝廷的重臣和各州主官,连同其家族一起,全部搬迁至齐国境内,选其贤者降级任用。

 各州主官职位,包括刺史、都督、州御史等,一律由齐国统一委派,暂定先抽调国内各部的副手升任,日常工作则向相应区域的大都督汇报,便于统一管理。

 各州郡中层及以下官员暂时留任,官职不变,但要派人加强监督,防止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事。

 魏国降将以类似方式处理。军队则挑选出其中精锐,安排齐国将领各自统领,其余发放遣散费,就地遣散。

 对此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很快达成一致。

 商议完以上主要问题,众人又把目光聚焦到魏国各地的起义军身上。因为魏国朝廷倒行逆施,各地民不聊生,魏国国内起义军众多,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生出祸乱。

 几经讨论后,大学士蒋永函总结道:“故而,起义军应分为三类。

 对于之前早已投降我军,且在灭魏之战中立过战功的,可在解除其兵权后,按照战功大小分封爵位,然后举族搬迁至我国境内。

 对于尚未投降的起

义军,可在各郡县张贴告示,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返回家乡登记。若其解散部队,归乡安居,则既往不咎,视为我国子民平等对待。

 若其知道我国告示后,仍不解散部队,依然负隅顽抗,则派出军队剿灭。”

 恒光帝思索一番,点头称赞:“如此甚好。务必妥善处理起义军相关问题,不至于再起杀伐。”

 众臣齐声应是。

 除了以上问题外,殿内众人还相继讨论了许多关于安抚民众、恢复生产的各项政策。

 “魏地百姓历经战乱,困苦不堪。当减免赋税,发放救济,以安抚民心。”

 “应修缮道路、桥梁等设施,促进商贸流通。”

 “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给予耕牛、种子等支持,恢复农业生产。”

 “……”

 连续十几天,殿内众人针对各项问题分别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恒光帝高坐龙椅,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还不时点头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