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闽中武涉,秦末策士!(第2页)

 至于在声名和其他诸多方面,能瞧得起高要的人实在寥寥无几。而这恰恰是高要当初毅然决然投身军旅所带来的弊病之一。毕竟于军队之中欲要名震天下,尤其是在天下尚未大乱之际,其艰难程度实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故而,高要的声名着实受限颇多。

 当然,凡事皆有利弊两面。此般有限的名声,一方面使得敌人容易心生轻视之意,就连现今不少揭竿而起的起义军亦未曾将高要看在眼里;可另一方面,其弊端同样明显,高要难以凭借自身声誉吸引大批贤才主动来投。此等状况无疑给高要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亦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郡守大人,请您三思而后行啊!眼下南境的势力正日益强大,如果我们当真将他们派来的使者斩首示众,那可就意味着与南境彻底决裂,陷入不死不休的局面啦!况且,自古以来都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这不仅是一种战争礼仪,更是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引发更大冲突的明智之举。郡守大人,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做出如此鲁莽的决定呀!”

 就在此时,人群中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径直走到郡守唐生面前,言辞恳切地劝说道。此人名叫武涉,乃是唐生麾下的一名门客,同时亦可称之为策士。

 在大秦时期,所谓的策士实际上也就是谋士的另一种称呼罢了。然而,在当时那个阶段,这些策士的身份地位多少有些特殊。他们有点类似于门客,能够向主人进献计策和建议,但自身并没有正式的官职,自然也就无法享受相应的俸禄待遇。

 他们完全依赖于所侍奉的主家生存,主家的身份越是尊贵显赫,其门下策士的地位往往也就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到后来的谋士阶段时,情况则发生了一些变化。那时的谋士们大多已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实际权力,通常会被授予诸如军师或者行军主簿之类的职务,并享有与之相匹配的官阶和地位。总之,从早期的策士到后期的谋士,其身份地位是处于逐渐演变之中的。

 “武涉啊,照你这么一说,这不是越发助长了那南境军的嚣张气焰吗?”唐生气愤地吼道,他的双眼瞪得浑圆,满脸怒容,仿佛能喷出火来。尽管
心中依然怒火难平,但好歹还没冲动到立刻下令将南境派来的使者斩首示众。

 要说起这武涉,可绝非等闲之辈。在秦末这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诸如张良、韩信、陈平、李斯、萧何、范增等等这些顶级谋士,无一不是名震天下之人。然而即便在这群英荟萃之中,武涉也绝对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原本历史之中,武涉与蒯通二人做过一件大事策反韩信,使其背叛刘邦。若那时的韩信稍有动摇之心,哪怕只是泛起一丝念头,恐怕原本激烈的楚汉之争就极有可能演变成三足鼎立之势。只可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并未按照他们所设想的那样发展。但这足以证明,武涉此人不仅智谋过人,而且对于局势的洞察力和掌控力都堪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