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万古流芳,于谦!(第3页)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此言一出,大明朝堂鸦雀无声!”

 “于谦以一己之力镇压了朝堂,开启了北京保卫战!”

 “面对瓦剌大军压境,面对叫门天子朱祁镇的叩关,于谦意志坚定,亲自带领军队、组织百姓抗击瓦剌大军。”

 “在于谦精密指挥下,北京城仅以不到十万士兵,抵挡来自瓦剌数十万大军的围城攻势,并且成功击退瓦剌大军,扞卫了京城!”

 “这一战惊天动地,就不过多赘述了,总之,若不是于谦主战,力排众议,大明便不会有这两百多年大一统。”

 “或许南北宋的悲剧还会在大明重演一次。”

 “可以说正是因为于谦才让大明续命了两百年,不至于让瓦剌大军肆意欺凌华夏百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谦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乃是华夏文臣中最硬的脊梁骨。”

 “他的珍贵品质如金子般闪耀。”

 “正如他自己书写的诗中阐述的一般——”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

 ……

 看到天道介绍于谦的事迹的万朝帝王们,无一例外,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心神俱震!

 这于谦……竟是这等经天纬地之人!!!

 以一己之力力排众议!扞卫京师!以不到十万兵马击退数十万蛮夷!!

 种种功绩,惊天动地,可昭日月!

 怪不得!

 怪不得天道称其为‘万古流芳’!

 如此臣子若还不能万古流芳,那什么样的臣子才能万古流芳?!

 ……

 ……

 ……

 “国士无双。”

 先秦历史位面。

 祖龙给出了他对于谦的评价。

 在祖龙看来,只有诸葛孔明、于谦这种臣子才配得上国士无双这四个字。

 铁骨铮铮、两袖清风、刚正不阿、忠诚刚烈、敢为天下先。

 了不起。

 真的很了不起!

 ……

 ……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强汉历史位面。

 重复着于谦的诗词,汉武大帝眼中的光芒越来越明亮。

 他最喜欢的就是有性格的臣子。

 比如霍去病。

 也比如这万古流芳的于谦。

 ……

 ……

 ……

 元末历史位面。

 朱元璋也被这位于谦的事迹所感染,心头有些震动。

 这于谦……不错,很不错。

 独当一面,为他的大明续命百年!

 若不是他于谦一人镇压朝堂,开启北京保卫战,大明可能真要步北宋的后尘!

 朱元璋对这位挽狂澜于既倒的于谦欣赏不已。

 只不过……

 朱元璋忽然发现了一个盲点。

 为什么是北京保卫战?

 北京是什么地方?

 咱大明的京城不是应天府吗?

 这是什么情况?!

 而且那个所谓的叫门天子又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人麻了。

 ……

 ……

 ……

 而此时的永乐历史位面。

 永乐皇帝朱棣望着天幕对于于谦的介绍,目光看向了朝堂上的一个年轻人。

 这人便是年轻时候的于谦。

 朱棣看着这个于谦,目光深邃。

 他之前就觉得于谦是个好苗子,是有本事的。

 果然,他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事实证明,这于谦不仅仅是个人才,而且还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

 朱棣一时间有种捡到宝贝的感觉。

 但此时的他心中也有一个疑问。

 这瓦剌……怎么会打到北京城下?

 瓦剌……不是已经快被他打废了吗?

 要知道朱棣已经数次征讨漠北,都快把瓦剌打出五谷轮回之物来了,这怎么到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后,这瓦剌还能翻天?

 难道后世还发生了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让瓦剌壮大起来了?

 朱棣眉头紧皱,目光落在天幕之上,试图寻找答案。

 喜欢皇帝互换开局:阿斗开局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