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帅纛所至,主帅亲临(第3页)
敌军冲营,一般有两个目的。
一是杀人烧粮。
二是抢夺大纛。
对于全军将士来说,大纛的地位,就相当于一军主帅。
若是主帅阵亡,士气焉存?
大纛,事关军心成败。
寻常来说,一支军队里,会有四支大纛。
分别为三军大纛与先锋大纛。
除了这四支大纛之外,还有一支大纛,最为重要。
那便是‘帅纛’。
帅纛所至,便是主帅亲临。
就在昨夜里,嬴渊已将帅纛立于前军大营中。
他就是要让脱欢瞧见这个诱惑。
而后一步步深入大营。
前军大营,少说也有一二里地。
待冲至此处,脱欢再想原路撤回,已经不可能了。
就在嬴渊与三百亲卫营将士来到帅纛处时。
已隐隐听到前方传来厮杀之声。
脱欢刚率军冲入营中那会儿,早已有所准备的先锋营将士,便自营帐四周杀出。
起初,脱欢也觉有诈,毕竟,他冲来的速度极快,而且,见周军营中刚升起炊烟。
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不可能准备的如此周全。
就当他要撤军之际,又瞧到掩杀过来的敌军数量极少,而且骑乘战马的也不多。
更何况,若是有埋伏,待他入营中时,周军不可能不放箭。
于是,他便镇定的指挥瓦剌将士杀了过去。
不放箭,也是嬴渊的命令,只是怕打草惊蛇而已。
如果前来的人不是脱欢,那么,先放箭伏杀瓦剌大军,自然能够减少伤亡。
可若前来的人是脱欢。
将其活活围困,生擒活捉,其意义,要比杀死他更重大。
而且,一旦将脱欢活捉以后,朝廷自然也就能与瓦剌在谈判桌上交锋了。
也就不用一直将嬴渊留在草原上打转。
毕竟,在马哈木心中,整个瓦剌,也就脱欢能做他的接班人。
若是放箭,将脱欢杀死。
一个死人的价值,远远不如活人。
双方鏖战之际。
随着周军阵营里烟火升空的那刻起。
四周立时便就响起震耳欲聋的打杀声与马蹄声。
是负责藏于山野的周军。
而后军大营那边,也有大量的骑兵出动。
嬴渊将整支王师都给调动,就是要将脱欢留于此地!